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社会状况对我国大学生的正确国情观的形成和国情教育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国情教育,对我国进入历史新方位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支撑。目前国内对国情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重要性、教育思想、组织者、内容、与基础课程教育间的关系以及实施路径这七个方面,其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对大学生国情教育系统性和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国情教育的研究还显得不足。国情教育是指以我国的国情为内容,以增进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主义觉悟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情教育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国情教育是大学生认识时代特征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素质的内在需要,是培养大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客观需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国情教育和具体国情教育,基本国情教育主要是对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的教育,包括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情况,而具体国情教育是指一个国家内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包括历史国情教育、自然地理国情教育以及人文国情教育等。通过问卷结果分析,目前新时代高校国情教育存在内容不够系统、方式方法不够灵活、载体专门性不高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首先是新时代教育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高校国情教育与实际存在差距;其次高校对大学生国情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国情教育实效性缺失;再者是高校国情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国情教育教学运行遭遇困境。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国情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大学生国情教育意识以及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国情观为目的,从加强国情教育主体资源建设、加强内容的系统性、融合多种教育方法以及充分利用载体的角度出发,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教育主体方面,应建设一支专业化国情教育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校内教育主体资源、大力挖掘国情教育的校外主体资源。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强化基本国情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深化具体国情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在教育方法上,要优化理论灌输法、创新实践锻炼法、培养自我教育法、加强比较鉴别法。在教育载体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自媒体载体的教育功能、激发校园活动载体的内在教育潜能、不断加大对载体建设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