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进行一项随机的临床实验研究,探讨改良火龙灸疗法治疗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程度以及中医证候症状疗效的影响,并在经络平衡理论指导下,观察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部分督脉穴位经络测量值变化,旨在探讨改良火龙灸疗法的临床疗效,并为评价改良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客观的中医证据。方法:采用随机、非肓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粗盐热奄包外敷+常规护理)和治疗组(改良火龙灸疗法+常规护理)各33例。采用VAS疼痛视觉评分法、腰椎功能JOA评分(以下简称JOA)、中医肾阳虚证候症状量化评分、穴位经络测量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疗程为20天,共5次治疗,疗效评价分别在入组前、每次治疗后进行。收集数据将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计量两组间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之间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对象6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3人,男性6人,女性27人,平均年龄48.52±13.62岁;对照组33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29人,平均年龄43.48±13.15岁。2.疼痛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随着干预次数的增多疼痛评分呈现改善趋势,同时两组组间比较疼痛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认为改良火龙灸和热奄包热熨均能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但改良火龙灸改善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更优。3.JOA腰痛症状评分:干预后治疗组的的JOA腰痛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分值较干预前上升,说明两者对改善患者腰痛相关功能障碍均具有一定效果,但两者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肾阳虚证候症状量化评分:干预后治疗组的肾阳虚证候评分与对照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整体分值较干预前下降,说明两者均能改善患者肾阳虚证候症状,且治疗组疗效更佳。5.督脉穴位经络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督脉命门穴、大椎穴经络值影响和观测时点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增加治疗的次数,可以提高督脉命门穴、大椎穴的经络值;命门穴组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命门穴经络值变化趋势不同,提示火龙灸疗法改善命门穴经络值情况较对照组更优。但大椎穴组间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变化趋势一致,未显示改良火龙灸较粗盐热奄包更具优势。两组督脉后溪穴经络值分析仅后溪穴(右)经络值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测时点分析,或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及组间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治疗次数的增加,仅后溪穴(右)经络值有所提高,两组后溪穴(左)、后溪穴(右)经络值变化趋势一致。提示两组后溪穴经络值与治疗相关性不大。结论:1.改良火龙灸疗法以及粗盐热奄包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均有改善,但改良火龙灸疗法的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推广。2.改良火龙灸疗法以及粗盐热奄包疗法均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但是结合疼痛评分的研究情况,考虑主要改善仍是改善疼痛方面为主,而对于改善腰椎间盘功能障碍方面,两者仍缺乏有力证据支持,提示了无论是改良火龙灸疗法或者粗盐热奄包疗法,目前主要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以疼痛为主的方面。3.对于中医肾阳虚证候症状方面,改良火龙灸疗法和粗盐热奄包疗法均可改善,但是改良火龙灸疗法疗效明显优于粗盐热奄包疗法,这充分体现了改良火龙灸疗法更加体现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4.改良火龙灸以及粗盐热奄包对于直接作用部位的命门穴及大椎穴的经络提升均有一定效果,与疼痛评分、肾阳虚症候症状评分结果基本一致,而对于非直接作用部位的穴位的改善情况则疗效不明确,考虑两种疗法均主要作用于局部穴位为主。其次在命门穴中改良火龙灸提升经络值效果较粗盐热奄包更佳,这提示了改良火龙灸对于肾阳虚型的受试者更具有针对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