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mi R-30a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 mi R-30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茎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转移能力的结直肠癌细胞株中mi R-30a的相对表达量,初步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是否相关。2 mi R-30a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1)构建pre-mi R-30a过表达的慢病毒颗粒,并感染mi R-30a表达量较低的SW620。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2)利用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30a后SW620的迁移特性,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其侵袭性。3 mi R-30a抑制结直肠癌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1)mi R-30a作用靶点的预测以has-mi R-30a为检索词,利用数据库Targetscan、mi Randa(micro RNA.org)、mi RDB对mi R-30a进行靶基因的预测,挑选软件交集较多以及预测值较高的作为靶点,即AEG-1/MTDH作为研究对象。2)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 R-30a后AEG-1/MTDH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应AEG-1/MTDHm RNA的相对表达量。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计量间资料比较,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组间资料的比较,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相对于SW480(1.00±0.00)而言,mi R-30a在Caco2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88±0.08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2.547,p=0.126);在转移性细胞系(HT-29、HCT116和SW620)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分别是0.74±0.081;0.37±0.055;0.29±0.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HT-29=5.600,P=0.030;t HCT-116=19.92,p=0.002;t SW620=30.74,p=0.001)其中在高度恶性的SW620细胞系中表达最低。2.生物学软件分析mi R-30a可能的靶点是AEG-1/MTDH;在SW620中转染pre-mi R-30a后AEG-1/MTDH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mi R-30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低表达,而且低表达可能预示着结直肠癌的转移。2.mi R-30a可能通过下调AEG-1/MTDH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