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水平和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响,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性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与肿瘤生物学指标三者的相关关系,以明确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大同市三医院(我院)2014年4月至10月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与病例组年龄、性别、月经状况相匹配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水平,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雌激素受体,比较两组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两组患者育龄期、绝经期血清性激素平均浓度差异,获取病例组完整病理生物学指标资料(包括年龄、组织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比较病例组不同生物学指标情况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病例组绝经期不同生物学指标情况的血清性激素平均浓度差异,分析病例组性激素水平与雌激素受体阳性率的相关关系。结果:1、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的平均浓度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女性不同生理阶段测定性激素水平比较显示,绝经期、育龄期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雌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育龄期女性孕酮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比较显示,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不同生物学指标情况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显示,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5岁组、≥45岁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78.9%,瘤体直径>1cm组、≤1cm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78.9%,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71.4%、86.9%,肿瘤分期为Ⅰ、Ⅱ期,Ⅲ、Ⅳ期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87.5%、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女性绝经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同生物学指标情况下性激素测定水平比较显示,各组间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平均浓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分期为Ⅲ、Ⅳ的绝经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孕酮、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为Ⅰ、Ⅱ期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孕酮、促黄体生成素平均浓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6、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性激素水平与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表达与性激素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1、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组织中是表达的,甲状腺癌ER阳性率高于良性甲状腺病变,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参考指标,但尚不能以其阳性率来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度及预后。2、雌激素对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有促增殖作用,孕酮对育龄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有保护作用。3、高水平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与绝经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有正相关。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率与性激素测定水平之间可能无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