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古汉语是后世汉语的源头,它或隐或现地规约了后世汉语的发展途径和方向。《老子》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哲学名著,它以精妙的语言表达了我国上古先民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是研究春秋战国时代语言的重要典籍。前贤时哲对《老子》有多方面的论述,如文学的、义理的、训诂的、音韵的等等,而对《老子》的句法研究却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句型进行的系统研究尚未得见。有鉴于此,我选择了这个题目,试图填补这一方面研究的欠缺,从而拓展《老子》研究的领域,以进一步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汉语的面貌。笔者穷尽性地考察《老子》中的句子,比次异同,划分界限,严格条件,考察各类句型的结构形式,揭示汉语有关句式发展演变的规律,为汉语语法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先秦语料和理论参考。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综述了文献的基本情况及前人在《老子》句法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对本文选题的理由、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做了说明。第二章“单句”。考察主谓句和非主谓句。《老子》里动词性谓语句是主谓句的主体,具有使用频率高、数量大、类型多、结构复杂等特点,本章从八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重点考察,以探寻其特点和规律。第三章“复句(一)”。考察并列复句、对比复句和选择复句。《老子》里并列复句数量多,约占了复句总数的三分之一,结构多样,是重点考察对象。本章主要从四个大的方面、十四个小的方面考察并列复句的一重复句,从三个方面考察并列复句的二重复句。第四章“复句(二)”。考察顺承复句、按断复句和递进复句。《老子》一书哲学色彩浓厚,大量使用顺承复句和按断复句来表示事理的相关性和论断的肯定性。本章重点从七个方面考察顺承复句,从六个方面考察按断复句。第五章“复句(三)”。考察因果复句、假设复句和转折复句。重点考察关联词语在这三类复句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各类句子的差异。小结各类复句的特点与使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