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耐药现象和药物副反应的发生,使AML的治疗成绩不尽人意,有效的治疗难治和复发的AML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恶性疾患,以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DNA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失活与突变或缺失不同,它不改变DNA序列,因此,DNA甲基化是一种可逆的改变,也是可操纵的,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DNA甲基化主要指在CpG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的5位碳原子上加上一个甲基基团,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由于DNA甲基化影响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组的稳定性,因此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范可尼(FA)蛋白是存在于正常人体的蛋白基团,迄今已经证明有11种FA互补基团和8种FA相关基因。FA基团的A、C、E、F、G5个FA蛋白各有分工和作用,同时组成核型蛋白复合体并且可能通过FA-BRCA途径直接参与DNA本身的修复和(或)破坏细胞周期检测点的信号通路。FANCF蛋白在FA基团中起到重要作用,FANCF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导致了FANCF蛋白表达的缺失,从而导致FA-BRCA途径的继发性中断。FA-BRCA完整通路的断裂会导致DNA对外界不良因素刺激的修复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从而诱导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已有研究证明FANCF基因的甲基化在卵巢癌,口腔癌,肺癌和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是此基因在AML和MDS中的研究国内尚未有报道。本实验拟通过探讨FANCF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AML和MDS发病、预后的关系,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AML患者58例(初诊38例,完全缓解20例),中位年龄54岁,男女比例1.2:1;MDS患者18例,低危组(RA 5例、RAS 3例)共8例,高危组(RAEB 6例、RAEB—T 4例)共10例,中位年龄69岁,男女比例1:1;对照组20例,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肾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诊断均符合FAB诊断标准。方法采集骨髓的单个核细胞,抽提DNA,对DNA进行硫化修饰后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FANCF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AML患者组FANCF基因表现出高甲基化,对比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的AML患者甲基化程度高于完全缓解的AML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的AML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甲基化状态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患者高危组和低危组均表现出高甲基化状态,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患者高危组甲基化程度高于低危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NCF基因在AML和MDS患者中呈现高甲基化状态,且初治的AML甲基化状态高于完全缓解的AML,提示FANCF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可能在AML和MDS的疾病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高危的MDS组甲基化状态显著高于低危的MDS组,提示FANCF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与MDS的预后相关FANCF的去甲基化治疗可能成为AML和MDS治疗的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