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自然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人体肝脏病变,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传染性疾病。HCV急性感染后大多数人(约70-80%)常发展为慢性感染,但也有部分人(约20%)能够自发清除病毒,其自发清除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其主要受病毒、环境、以及宿主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尤其是宿主基因的多态性与病毒的自发清除存在强烈的关联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宿主基因白细胞介素-28B(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丙型肝炎的转归密切相关,其中rs12979860、rs8099917这两个IL-28B SNPs位点在国外被发现与HCV的转归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在不同的人群中被广泛研究报道,但在中国人群中尚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本研究收集了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432名HCV感染者和291名健康对照者的标本,利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rs12979860和rs8099917这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 HCV易感性及自然转归的相关性,这对于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丙型肝炎易感性及自然转归的相关性,为HCV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其中HCV感染者432名,包括242名HCV慢性感染者(HCV抗体和HCV RNA均阳性)和190名自发清除者(HCV抗体阳性,HCV RNA阴性)。随机选取291名健康献血者(抗-HCV、抗-HIV、HBsAg、HIV、HBV和HCV核酸检测均阴性)作为研究对照。采用Sanger基因测序法检测上述随机选取的献血者IL-28B SNP rs12979860、rs809991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并统计分析这两个 IL-28B位点在HCV感染者与健康献血者,HCV慢性感染者与健康献血者,HCV自发清除者与慢性感染者中是否存在着分布差异。  结果:  1. IL-28B位点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在HCV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慢性感染组与自发清除组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同样,rs8099917位点在上述四组人群中也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以上所选人群均具有人群代表性。  2.在242名HCV慢性感染者,190名自发清除HCV者和291名健康献血者中,IL-28B SNP rs12979860位点多表现为C/C基因型,分别有205人(84.7%),178人(93.7%)和255人(87.6%),C/T基因型分别有37人(15.3%),12人(6.3%)和36人(12.4%),未发现T/T基因型。而rs8099917位点在上述人群中则多表现为T/T基因型,慢性感染组,自发清除组,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7人(85.5%),178人(93.7%),256人(88.0%),G/T基因型则分别为35人(14.5%),12人(6.3%),35人(12.0%),未发现有G/G基因型。  3. rs12979860位点在HCV感染者和健康献血者,HCV慢性感染者和健康献血者C/C、C/T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HCV慢性感染者和自发清除HCV者中C/C、C/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发清除组中C/C基因型比率高于慢性感染组,自发清除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96.8%)高于慢性感染组(92.4%)。同样,rs8099917位点在HCV感染者和健康献血者,HCV慢性感染者和健康献血者 T/T、G/T基因型分布差异也均表现为无统计学意义,但T/T、G/T基因型在HCV慢性感染和自发清除两组人群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两组献血者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8%和96.8%,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和3.2%,T、G等位基因分布也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广州献血人群中,IL-28B rs1297986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CV的易感性不相关,但与机体自发清除HCV相关,表现为C等位基因有利于HCV的自发清除。同样,rs809991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的易感性无相关性,但与该人群HCV感染的自然转归相关联,体现为T等位基因为HCV感染后自发清除的保护性基因,G等位基因不利于机体HCV的自发清除,而与HCV慢性持续感染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 诱发电位 (Evoked Potential,EP) 是指对神经系统的某一特定部位给予适宜刺激,在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检出的与刺激有锁定关系的电位变化。诱发电位是检测神经通路
目的:SHP-1基因是含SH结构域的磷酸酶,为近年来发现的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的候选抑癌基因,通过对下游信号蛋白分子磷酸酪氨酸脱磷酸化而终止、消弱细胞生长信号或激活凋亡信号负
目的通过对AS患者PBMC中5种微小RNA(micro-RNA,mi RNAs)表达量的检测,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mi RNAs。探讨mi RNAs是否可以作为AS患者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并对mi R-495在DVL-2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