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湿疹是一种皮肤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从湿疹本身而言,具有易向慢性发展、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以瘙痒作为最突出的自觉症状。手足部的慢性湿疹皮损则因其部位外露,令人难以忽视和尴尬,以及瘙痒带来的搔抓反应,给患者带来持续的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困扰,也使得患者的治疗愿望强烈。所以,研究手足湿疹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治疗湿疹,尚有很多不足,比如治疗后易复发,个体耐药性等。综上,临床实践在已有治疗原则的指导下,还需拓宽视野,发现和重视中医药在治疗上能发挥的作用。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本院自制湿敷二号方外用治疗手足部慢性湿疹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一步总结、优化和提高,希望能为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本次临床观察试验的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时间段内,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由临床医师诊断,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且皮损部位局限于手足部。共收集慢性湿疹患者63例。采取随入组时间信封法随机分组。治疗组予以湿敷二号方外用,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冷敷于患处;对照组则予维A酸乳膏,每日早晚各外搽1次,并注意防晒或其他方式的紫外线暴露。试验期间为每位患者建立临床病例观察报告表,在治疗前及每周复诊时进行瘙痒程度、红斑程度、浸润程度、鳞屑抓痕程度、浸润肥厚苔藓化程度等5项症状及靶皮损面积的评分记录,疗程共为4周。研究结果:脱落3例不计入数据统计。治疗组30例患者,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患者,痊愈1例,显效1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愈显率6.67%,总有效率为63.33%。卡方检验结果P值分别为0.038和0.005(<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瘙痒治疗效果上,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愈显率为46.7%,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愈显率16.7%,总有效率为60%。统计学分析,两组瘙痒疗效比较,愈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皮损面积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1例,愈显率13.33%,总有效率3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0例,有效12例,无效17例,愈显率3.33%,总有效率43.33%。统计学分析,两组面积疗效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皮损评分、改良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经统计学检验,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改良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下降程度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瘙痒评分下降程度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改良EASI评分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皮损方面,两组红斑、丘疹、鳞屑、浸润评分下降程度比较,红斑、鳞屑抓痕评分下降程度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红斑评分下降程度P=0.004,P<0.01;丘疹评分、浸润肥厚苔藓化评分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经统计学检验,丘疹评分下降程度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浸润肥厚苔藓化评分下降程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制湿敷二号方对手足慢性湿疹的治疗作用较明显,尤其对瘙痒和红斑、鳞屑皮损效果良好,但对于改善皮损面积方面疗效不明显,可能与用药时间较短有关。本实验对于临床治疗慢性湿疹有一定参考价值,为研究更佳的慢性湿疹治疗方案提供了经验和思路,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