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分享和交互信息。网络不仅拓展了传统交往方式,也重塑了生活方式。“网络化”的浪潮就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下产生了。因此,本论文关注的是网络影响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化。本研究是以沧州市孟村县Z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研究有针对性的论述了网络与小学生社会化的有关现象,其中理论的启发意义、参考价值很大。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掌握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对沧州市孟村县Z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了一手数据,并对问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整理,掌握小学生网络交往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交往现状、网络交往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思考造成形成此现状的起因,并提出引导小学生网络交往的相关对策,减少网络交往的消极作用。使小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论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简单介绍了本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意义、核心概念定界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然后对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点进行了介绍,最后补充了研究思路图。第二部分是第一章小学生网络交往现状调查。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小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小学生网络交往现状的相关问题,包括5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网络交往结构;第二个维度是关于网络交往规模与和内容;第三个维度是关于上网的态度、行为的区别;第四个维度是关于网络交往、现实交往之间的关系;第五个维度是关于影响网络交往因素。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每次上网主要以半小时以内和半小时左右;网络交流主要方式是聊天工具、直播工具、网络游戏这三项;上网目的主要目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娱乐消遣(玩游戏或看短视频等)、讨论学习、参与兴趣群体;深入分析和讨论小学生网络交往现状的调查结果。第三部分是第二章剖析网络交往影响小学生的哪些方面。概述和分析了小学生网络交往的影响和存在的危险,分析了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指出了小学生网络交往中存在的消极影响的缘由。第四部分是第三章引导小学生安全网络交往的措施。本研究提出详细的建议,针对小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四个层面,以帮助小学生避免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引导小学生健康网络交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