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无机硫物种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细胞成像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系列生理过程中,活性硫物种(Reactive Sulfur Species,RSSs)可通过特定的酶进一步代谢为H2S、Sn2-、SO32-、HSO3-、S2O42-和S2O52-等活性无机硫物种(Reactive Inorganic Sulfur Species,RISSs)。RSSs及其代谢物RISSs在抗氧化应激和其他生理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如何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理事件的分子机制仍然不够清楚。尽管已经开发出多种方法来检测H2S、Sn2-、SO32-和HSO3-,并且对它们可能的功能进行详尽的研究。但是,S2O42-和S2O52-几乎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S2O42-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而有过敏体质或哮喘的人对S2O52-非常敏感。由于RISSs在生物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对S2O42-和S2O52-的研究较少,因此需要开发更好的检测技术来追踪细胞中的RISSs水平。但是,由于RISSs间的还原能力较为接近,设计合成出专一性识别单一RISS的RISS探针难度很大,因此有必要先设计合成RISSs探针用于总RISSs水平的检测。荧光生物成像技术的可视化、灵敏度高、响应快和选择性好等特性克服了传统检测的缺点。因此,开发能检测细胞中RISSs的荧光探针有助于阐明RISSs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第一章设计合成了6个基于香豆素-半花菁骨架(coumarin hemicyanine scaffolds)的RISSs比色和比率荧光探针CH-RISSs,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PBS或PBS/ACN(7/3)中,CH-RISS-1/2/4/5能在30 s内快速地响应H2S、Sn2-、SO32-、HSO3-、S2O42-和S2O52-(RISSs);且在p H2-10的条件下十分稳定。作为比率荧光探针,随着RISSs的加入,CH-RISS-1/2/4/5在650-660 nm处荧光消失,在480-505 nm处荧光升高,荧光光谱蓝移~150 nm。CH-RISS-1/2/4/5对RISSs显示强烈地响应,CH-RISS-4对SO32-的Em505 nm/Em651 nm比值增加了705倍。CH-RISS-1/2/4/5的荧光强度与RISSs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定量检测RISSs。同时,CH-RISS-1/2/4/5灵敏度特别高,CH-RISS-1对Na2S2O5的检测限值低至6.7 n M。此外,CH-RISS-1/2/4/5对RISSs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类似物CH-RISS-3/6应具有类似的光谱特性。在活细胞成像中,带有C12烷基链的荧光探针CH-RISS-3/6可以用于检测L929细胞中的RISSs。第二章设计合成了6个基于1-芘甲醛-半花菁骨架(1-pyrenaldehyde hemicyanine scaffolds)的RISSs双光子荧光探针PH-RISSs。双光子显微镜具有增加穿透深度、局部激发和延长观察时间的优势。紫外光谱的结果表明,在丙三醇中,探针PH-RISS-1/4相对稳定,且探针PH-RISS-1/4对RISSs显示出快速(1 min)且强烈的反应。同时,PH-RISS-1/4对RISSs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L929细胞成像中,PH-RISS-1/4是用于检测RISSs的出色传感器,细胞毒性小,可用于有关H2S和生物硫醇代谢的进一步潜在生物学研究。由于时间限制,接下来将对细胞中的RISSs进行更深入的双光子成像研究。本论文采用从头合成的方法,开发了CH-RISSs和PH-RISSs两个系列荧光探针。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UPLC-MS)对荧光探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检测了荧光探针对RISSs光学性质。利用活细胞成像技术,检测了荧光探针对RISSs的荧光响应和化学选择性。CH-RISSs用于检测RISSs显示出稳定性强、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反应强烈和响应速度快(30 s)等优点,并且CH-RISSs可以定量检测RISSs。CH-RISS-3/6成功用于检测活细胞中的RISSs。PH-RISSs作为双光子荧光探针具有近红外的发射波长,容易穿透细胞且对细胞毒性小。RISSs荧光探针的使用为开发技术探测生命系统中的活性硫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河北昌黎东部沿海地区分布大规模的海岸沙丘群,是我国海岸沙丘典型分布区域之一。本文选取昌黎黄金海岸沙丘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借助国家基准气象站的风力观测资料,结合多期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探讨海岸风沙动力和海岸沙丘分布格局的关系;在海岸风沙沉积剖面OSL测年建立的年代标尺基础上,以粒度参数作为过去海岸风动力环境的代用指标,重建近三百年来研究区风沙环境的演变历史;依据典型沙丘剖面地质
DNA甲基转移酶2(DNA methyltransferase 2,DNMT2)是核酸修饰酶家族的成员,催化甲基从辅因子S-腺苷甲硫氨酸(SAM)转移到胞嘧啶残基的第五个碳位点上形成5m C。DNMT2是高度保守的甲基转移酶,能催化DNA和RNA甲基化,最近研究发现DNMT2的DNA甲基化作用很小,而是一种高度特异的t RNAAsp甲基转移酶。细胞衰老是一种应激引起的细胞周期停滞,通过抑制细胞生长
嗜肺军团菌通过其特有的ⅣB型(Dot/Icm)分泌系统将约330种效应因子转运到宿主细胞内,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测、完成自身增殖,同时引发严重的军团菌病。本论文的研究对象Lem23(另称为lpg2406)是嗜肺军团菌经Dot/Icm分泌系统转运到宿主细胞内的一种效应蛋白。为了探索Lem23在嗜肺军团菌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寻找其在宿主细胞内的作用靶点,我们解析了Lem23的结构,并对其功能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碳六烯酸(DHA)对脑功能发育和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作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一种无异味、易于培养、繁殖快且EPA含量丰富的海洋硅藻,也是研究EPA合成的理想模式生物。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究三角褐指藻积累EPA和DHA合成的分子机制,借助相关分子遗传育种手段提高EPA和DHA产量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序列数据量越来越多,如何从海量生物数据中挖掘有利信息,是生物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用低维、核心特征来表示序列,有利于提高计算效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研究了生物序列的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技术,将它们应用于微生物水平基因转移预测和生物序列聚类领域中,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1.针对其他水平基因转移预测方法计算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器、集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由RNA引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可保护细菌和古生菌免受噬菌体及其他外源核酸物质的入侵。已经鉴定的CRISPR-Cas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分为两个大类。其中,第二大类CRISPR-Cas系统是通过单个多结构域的Cas效应蛋白与cr RNA(CRISPR RNA)形成复合物,从而发挥其RNA引导的核酸内切酶活性。目前,由第二大类II型CRISPR-Cas9系统和V型CR
福建境内有野生兰78属170种以上,大多种类的野生资源稀少,分布区域狭窄、生境特殊。密花鸢尾兰(Oberonia seidenfadenii)和小毛兰(Conchidium sinicum)均为近些年来在福建境内发现的新记录种,为附生野生兰,前者已知分布点极少,后者株型矮小、生境特别,均能正常开花,但结实低。植株矮小,花更小,造成其分类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另外,随着山区旅游业的开发及药用价值的挖掘,
隐花色素(cryptochrome)是一类重要的蓝光受体,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细菌等生物体内。隐花色素对植物的色素累积、叶绿体形成等相关生理生化活动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蓝光可参与调控莱茵衣藻叶绿素及类岩藻黄素合成等相关生理过程,球等鞭金藻富含岩藻黄素(fucoxanthin)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代谢产物质,因此蓝光及隐花色素基因对球等鞭金藻上述代谢物质合成积累应该起到积极调控作用。本实验通过查
微生物脂肪酶盖子(Lid)结构域覆盖在脂肪酶活性中心的上方;具有无盖、单盖和双盖等多种结构形式;在油-水界面,盖子结构通过其构象的变化,控制活性中心的开放与关闭,致使脂肪酶表现出独特的“界面激活(Interfacial activation)”的催化特性。除了与界面激活的催化特性密切相关外,盖子结构还影响到脂肪酶对底物的选择性、脂肪酶的热稳定性等多种特性。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
研究目的:TOX2是一种转录因子,属于TOX家族。虽然TOX2已被证明在NK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对TOX2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OX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能对其功能和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方法:具有设计简单,效率高等优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为了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基因编辑技术。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