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无包膜的环状闭合双链DNA病毒,在鳞状上皮细胞层进行病毒复制。迄今,已发现100多种HPV型,其中只有少数高危型的HPV易引起宫颈癌。高危型HPV(如HPV-16、18、31)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并且可以通过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引起细胞恶性转化,从而使生殖系统癌变。低危型HPV(如HPV6、11)主要引起尖锐湿疣等良性增生。HPV基因组的早期区编码干扰细胞周期调控的E6/E7癌蛋白,高危型HPV的E6/E7癌蛋白能够与宿主细胞靶向结合,并与转录活性有关,大多数研究者致力于研究HPV癌蛋白与靶细胞中蛋白质的相互作用。E6蛋白通过泛素途径降解p53,因此,在DNA受损伤时不能诱导细胞生长停滞或凋亡。E7结合pRB,p107,and p130,并使其降解,同时阻止Mi2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诱导c-Myc,抑制TGFβ信号转导通路。HPV-16 E6/E7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公认。因此,为了更多的了解HPV病毒感染、致癌机制、RNAi、临床治疗和疫苗的研制,我们需要从动物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研究HPV。首先,用PCR方法从含有HPV-16全基因序列的质粒上扩增E6/E7基因,将E6/E7基因连接到pET-32a (+)质粒上,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细菌中。抗性生长的克隆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溶解细胞,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E6/E7蛋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