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婚年龄是反映人口婚姻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在经济、教育和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个体实际婚配年龄。而初婚年龄意愿则是自身择偶和婚配的时间或年龄期望,反映了个体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对于择偶和婚恋行为的认识及观念,是对未来行为的规划和选择。国内对初婚年龄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历程中,女性的初婚年龄变化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研究女性初婚年龄对女性个人婚姻、家庭以及女性群体的整体发展等多个层面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我国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虽然存在着地区和性别差异,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晚婚趋势显著,这种社会现象再次引起对人们初婚年龄意愿研究的热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了在沪工作白领女性初婚年龄意愿,运用SPSS.23软件对收集到的266个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采用描述统计初步说明变量的总体特征和分布状况,从个人与家庭特征、经济状况、婚姻观念和职业因素四个层面对白领女性初婚年龄意愿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相关性较强的个人特征、职业因素和父母婚姻观念对个人初婚年龄意愿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模式、在沪时间、职级和个人职业发展这几个因素对受调查的白领女性初婚年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集中分布在个人特征和职业因素两方面。本文通过对在沪工作白领女性的初婚年龄意愿调查,能够了解到目前白领女性的结婚意愿以及哪些具体因素会对她们的意愿和行为产生影响,这为之后研究初婚年龄变化、指导初婚行为,以及制定相关国家人口政策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