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将“订单农业”写入一号文件,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不断普及,成为近几年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国家支持农户增收,鼓励实行订单生产,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订单农业有助于促成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在丰富的农业经营实践中订单农业产生了多种模式,其中,最经典的是“农户+企业”的订单农业模式。订单农业的优势明显,但实践中却存在违约率较高的问题。因此,探究影响农户和企业参与订单并积极履约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农企双方进行履约决策时有多大影响对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订单农业违约现象、我国订单农业发展环境,接着对影响农企双方参与和履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具体来说,我国的政策、金融、科技环境都已准备好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助力。我国现阶段订单农业违约现象除了自然因素导致的违约、恶性企业的欺骗性签约,主要为市场价格波动下,利益驱使引起的违约。影响农企双方参与订单农业的因素有个体差异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影响农企双方履约的因素除了诚信意识的差异,其他因素可以为收益和成本两种类型。在研究订单农业参与主体履约决策时,主要运用了动态演化博弈的方法,根据农户和企业之间的收益情况构建出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发现,为了实现双方都履约的策略结果,必须满足获得利好环境奖励的履约收益大于主动违约的剩余收益。通过奖励履约增加双方履约收益,完善农业金融领域信用评级增加违约代价,可以促进农企双方不愿违约、不敢违约,从而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