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注射HBIG阻断母婴传播与胎盘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u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与胎盘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探讨HBV宫内感染的途径。 方法 将92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4例,分别自孕28周、32周、及36周肌注HBIG200IU;对照组48例,未予用药。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及其新生儿出生后主被动免疫预防前的静脉血血清HBV-DNA水平以及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各层细胞(蜕膜细胞、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sAg及HBcAg的表达。 结果 1.92例孕妇中,新生儿宫内感染11例,宫内感染率为11.96%(11/92)。孕妇HBeAg阳性组宫内感染率为21.15%,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的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71,P<0.05)。孕妇HBV-DNA阳性组宫内感染率为18.64%,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的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33,P<0.05)。 2.胎儿宫内感染率随着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增加而呈增高趋势(X~2=16.41,P<0.01),0R值从1.00升至34.80,也呈增高趋势。 3.研究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2例,宫内感染率为4.55%(2/44),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9例,宫内感染率为18.75%(9/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40,P<0.05)。
其他文献
本实验利用戊四氮(PTZ)致慢性癫痫大鼠动物模型,动态观察托吡酯(TPM)对大鼠体重、血清瘦素水平和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引起体重减轻的机制,为减少及避免托
目的: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由于其没有免疫排斥、无瘢痕、可以一举两得等优点,成为一种前景十分广阔的组织填充方法。但移植脂肪低存活率的问题自一开始便一直困扰着临床工作
目的:通过观察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心衰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NYHA分级之间的关系。以期望为心衰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方法:按Framingham
背景和目的:  肝源性糖尿病(HD)是继发于慢性肝病的糖尿病,在我国肝硬化患者并发HD风险最大,发病率最高,且近年来HD发病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多数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显著,易发生漏诊
目的:研究锌原卟啉(Znpp)对高热惊厥(Febrileconvulsion,FC)大鼠CO/HO-1体系的影响及脑损伤作用和机制。 方法:21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FC组及Znpp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