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高层次化,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景观的观赏价值,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加之旅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出现,旅游干扰已经成为了生态旅游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选取昆明西山景区为案例地,根据学者研究成果和实验室实际,采用GIS与野外布点采样法、深入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重点分析研究土壤重金属、空气负离子、空气颗粒物及噪音四个主要的生态环境因子,旨在认识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对各生态环境因子影响的规律、研究不同强度游客干扰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分析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对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的作用强度,为控制旅游干扰强度和景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各生态环境因子的特点,本文选取森林步道为研究路径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并选取较为平坦的典型地段作为样地,每个样地从游道中心开始,在与游道垂直方向每隔10米设置一个样点,分为游道区、干扰区、缓冲区和背景区;选取昆明西山重要景点和活动区作为空气负离子、空气颗粒物及噪音数据监测样点区,并将这些样点根据游客数量、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停留时间等因素将样点分为活动区和缓冲区,同时作为对比,在林区内选择四个样点作为背景区。本文研究表明,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降低,昆明西山景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气颗粒物PM 2.5、PM 10.0含量和噪音分贝值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呈下降趋势,且下降比率较大;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负离子系数快速上升。此外,旅游干扰低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但旅游干扰强度高的区域各项生态环境因子都有超标,尤其当景区内某一区域出现多种旅游干扰因素叠加时,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受到更加严重的影响。因此,高强度的旅游干扰已经对昆明西山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了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昆明西山景区作为昆明重要的城郊森林公园,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研究这一区域的旅游干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够为景区管理者在游客管理方面提供科学指导依据,缓解游客与环境的矛盾,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同时也能够为山岳型景区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