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应对灾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灾害信息的及时获得与传递,影响着防灾救灾抗灾的各个环节与进程。如何实现灾害信息的有效传播,灾害信息能否得到良好的沟通就成为灾害能否有效治理的关键。我国目前对灾害信息传播的研究,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实践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角度众多,但大多停留在个案研究层面,系统研究有待加强。在现实的传播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也恰是努力的方向。因此,探讨灾害信息的传播就意义重大,完善我国灾害信息传播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也成为当务之急。本论文以国内外灾害信息传播的经验为依据,分析灾害信息传播的媒介环境与组织功能以及我国灾害信息传播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与构建灾害信息传播模式与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出完善我国灾害信息传播的策略。本论文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课题:一、我国灾害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研究;二、灾害信息传播模式的建构与机制研究;三、完善我国灾害信息传播的策略研究。其中,在灾害信息传播中,政府、媒体如何发挥各自的正面积极作用,公众如何更好的接收应用灾害信息进行防灾减灾,各种非民间组织如何传播灾害信息,将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主要立足于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实证是在搜集前人研究资料成果及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同时把传播学、灾害学、危机管理和危机传播等理论相融合,以期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灾害信息传播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灾前政府预警缺失、媒介失语与公众防灾意识淡薄;灾中信息传播参与主体与传播渠道单一,政府、媒介、公众及民间组织功能有限发挥,互动沟通受阻的缺陷;灾后忽视心理以及安全教育的建设等问题。文章在已有信息传播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灾害信息传播的模式,分析总结了我国灾害信息传播已经初步形成的机制。在灾前预警、灾中应急与灾后恢复的传播机制下,提出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同时作为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优势,通过良性的信息互动,实现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畅通性,确保防灾减灾抗灾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