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明器中的院落组合研究 ——以中原地区为例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fhm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结构和特有的建筑群形成的环境氛围带给人的艺术感染力而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院落作为中国组群建筑基本单元在汉代已经发展成熟,其不仅给予了使用功能相对模糊的单体建筑以明确的思想内容,也为现代人们熟悉的合院建筑类型中的“四合院”式组合的形成作出了铺垫。对汉代传统建筑的研究因地面现存建筑实物基本不存在而面临一定的困难。现在汉代和苑建筑的遗迹仅有三处,分别在辽宁辽阳西汉村落、河南洛阳西郊居住遗址以及河南内黄三羊庄聚落遗址。本课题的研究以中原地区所挖掘出的汉代明器中的院落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以砖石画像中的院落组合形式作为辅助资料,分析汉代院落组合的结构和布局方式,在还原汉代人居模式的同时也对院落组合的建筑之美进行整理总结,从多角度分析汉代院落组合的自有特征。中原地区作为汉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对建筑的影响也最为显著。院落组合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等多方面发展的共同影响下,可以将按基本组合模式分为一合院、二合院、三合院和四合院四种模型来分析其不同的构建特点与视觉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原地区出土的汉代明器院落组合的研究、整理、分析其建筑构建的技术特征与艺术特征,与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背景相结合,突破对不存建筑实物年代的研究限制,还原汉代城市风貌。从建筑学和艺术审美方面对中原地区大量的院落明器进行深入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眼动跟踪技术,探究隐喻的英汉视译中隐喻性对译者注意资源分配的影响。研究问题为:1)隐喻性对译者分配到隐喻视译过程中的注意资源总量是否有显著影响?2)隐喻性对译者分配到不同认知加工活动上的注意资源产生怎样的影响?3)隐喻视译中,不同认知加工活动注意资源分配对译者总体注意资源分配的影响是否有差异?针对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的实证方法,其中自变量为隐喻性(高、中、低),因变量为译者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最受争议的小说。该小说自出版以来,已有评论家从写作手法、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对比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而鲜有文章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许多著作都反映了劳伦斯对于追求和谐的主题,而极少有文章探寻劳伦斯追求和谐的途径。本文依据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理论,从地志层、时空层和文本层对小说进行了解读。从地志层的角度看,文中地志空间展现了庄园和煤矿小镇中充满了各种束缚,它们与劳伦
根据中国的《英语语言能力标准》(2018),英语使用者的水平越高,其语言的表现就越自然越符合习惯。Fillmore等人把习语分成两类(1988),一种是实质性习语,具有固定的词汇作为组成部分;另一种是形式化习语,具有可填充不同词汇的框架。本文聚焦于形式化习语,动词-小品词组合是其中一种形式化成语,动词-小品词组合也被称为短语动词。本研究以V OFF组合为例,这是由于先前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学习者使用的
根据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过去重点关注经济的增长数量,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的利用度不高,引起自然环境的大幅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阶段。经济要从追求高数量转向追求高质量,必须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由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从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逐渐扩大,在
中概股的形成可追溯到上世纪末期,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兴起带来了相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这些企业由于成立初期业绩较差,发展前景不明,在国内市场出现了融资困难。于是一大波企业远赴海外上市。然而海外融资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中概股的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从备受追捧到私有化退市潮,只经过了短短几年时间。从2018年开始,国内证监会出台了CDR试点政策,为中概股在境内融资提供了新渠道;同年,美国证监会允许符合
可辩驳推理(defeasible reasoning)是一种非单调性(non-monotonic)的推理,即结论可以被新的额外信息所推翻(Politzer,2007)。其相关研究多采用条件推理的MP形式。据此,这种推理中的可辩驳性可被看作是对条件推理中命题的内容联系方式(命题形式)的辩驳(胡竹菁,2000)。以往研究发现,前提和额外信息若存在相反的情绪效价,尤其当额外信息为负性而前提为正性时,其原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国家GDP增长的最强力的三个“引擎”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对于我国来说,我国政府对于投资和出口的关注要多于消费,这也导致国内的需求处于未被完全激活的状态。伴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阶梯型增加,居民手中的财富逐渐增加,这些财富的构成和结构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多样化。但此间不论居民手中的财富怎么增加,以房产和金融资产为主的资产类型都是无法替代的。而这种资产的配置模式也意味着居民
银行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厘清其结构变化之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对于像中国这样的银行主导型国家而言,无疑是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逻辑起点。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观察表明,银行业结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和空间外溢效应。然而,已有的文献多限于二维视角的研究,并未对实践的发展作出足够的响应,从空间区位的三维视角探讨银行业结构经由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关联与作用机理,
形如“明天将会下雨”之类的未来时态句,就此刻来说,其真值如何?这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根据传统以及现代经典逻辑的“二值原则”,即一个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我们不论是单从字面意思上进行直观把握,还是以二值原则为前提凭借一系列逻辑规则进行推理,似乎都很容易得出未来偶然事件必然发生或必然不发生的结论。由于这一观点的反直觉性,以及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中所做的反驳论证并不足以令人满意,当代逻辑学家和哲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逐渐融入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机会,跨国企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过去几年国有企业一直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据主要地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等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有了走出国门的意识,2017年民营企业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国有企业,在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提升的同时,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的提升却没有跟上。企业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