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辛酸二酯的酶法合成及应用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烘焙、速冻、煎炸类等食品在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氢化植物油等消费量快速增长,导致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随之增加,引发消费者心脏及循环系统风险。因此,以凝胶化的植物油替代高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氢化植物油具有重要经济社会意义。本文研究以甘露糖醇和辛酸为基料,通过酶法合成一种新型的中碳链脂肪酸糖醇酯—甘露醇辛酸二酯,继而将其纯化产物添加到液态植物油中制备凝胶型油脂,表征该凝胶型油脂的理化特性并尝试将其作为氢化植物油的替代品用于冰淇淋生产。甘露醇辛酸二酯的制备及鉴定。分别考察溶剂及酶种类对甘露糖醇溶解度和甘露醇辛酸酯转化的影响,确定丙酮为最适反应溶剂,Novozym 435为催化用酶。采用溶剂结晶分离(正己烷与乙醚溶剂的体积比为7:3)和硅胶柱层析(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为1:2:2,洗脱速度为2 mL/min,按1管/3 min收集分离液)两种不同的分离方法对酯化反应液进行分离,分离所得产物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进一步纯化。采用质谱、红外和核磁共振鉴定纯化后的甘露醇辛酸酯,结果表明产物为1,6-di-O-二辛酸甘露醇酯。采用外标法对甘露醇辛酸二酯进行定量分析,优化确定了甘露糖醇辛酸二酯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辛酸与甘露醇摩尔比为3:1,丙酮与正己烷体积比为7:3,脂肪酶用量为5mg/m L,甘露醇浓度为0.05 mmol/mL,添加60 mg/m L 4?分子筛,在50°C条件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72 h,甘露醇辛酸二酯的产率达到69%。凝胶型油脂的制备。测定凝胶型油脂的最小成胶浓度、硬度、流变、储藏过程中质量变化。选取5种常见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橄榄油)为研究对象,最小成胶浓度(MGC)在1.3%~2.5%(w/w)之间。随着甘露醇辛酸二酯添加量增加,凝胶型油脂的硬度随之增大,凝胶粒子的粒径也因凝胶剂浓度变化而有所不同。此外,凝胶型油脂的滑动熔点(SMP)随着凝胶剂含量增加而升高。以大豆油为基料油,制备凝胶型油脂,当甘露醇辛酸二酯添加量为10%(w/w),在130°C下,搅拌速率在720 r/min条件下,所制备凝胶型油脂效果较佳。凝胶型油脂的储藏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常温下,不同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数(OSI)相对稳定,酸值及过氧化值变化不大,随着保藏时间的增加,物理性质(硬度、持油行、流变)更趋于稳定。甘露醇辛酸二酯凝胶型油脂结晶研究及在冰淇淋中的应用。以添加10%(w/w)甘露醇辛酸酯制备的凝胶型油脂为对象,研究凝胶型油脂的微观晶体结构降温结晶形态及结晶行为,发现油脂样品微观呈棒状纤维,纤维状的微观粒子不断层叠形成致密的结构。在制备过程中,晶体形态受降温速率的影响很大。在降温速度为10°C/min前提下,凝胶油呈现簇状纤维状结晶,晶体层叠,晶体密度变大,结晶速率也大大提升。将制备的凝胶型油脂应用于冰淇淋产品中,甘露醇酯凝胶型油脂冰淇淋的膨胀率和融化率分别为79.14%和27.73%,达到预期效果。
其他文献
我国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培训体系建设工作,但是对于投入的资源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培训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一直缺乏评价机制和方法,本文在建立大型企业培训体系有效性评价
<正>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带动着中国各行各业的振兴。当代工艺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中国
目的了解出生后24h内女婴阴道分泌物的乳杆菌带菌状态。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足月分娩的女婴,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足月女婴各30例,剖宫产中胎膜早
通过前期的地质详查工作,海南省昌江县马鞍山矿区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矿区还有很多尚未开展工作的区域,为研究该区域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开展了地质填图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的双重实时荧光PCR 检测方法,用于鼠类携带恙虫病东方体和莫氏立克次体的检测工作开展。方法 依据恙虫病东方体56-kDa蛋白基因序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