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释就是在人和世界之间进行永无止境的调解。在文学翻译中,解释就是由译者通过翻译来搭建桥梁,并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永无止境的调解。不同的译者就会有不同的调解,从而对读者产生影响。小说Dear Life的两个中译本分别由大陆和台湾译者完成,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起着积极的调解作用,影响着读者对原著小说的理解。本文就是通过对比这两个中译本,用诠释学理论来具体分析大陆和台湾译者调解作用的具体体现和影响。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哲学诠释学中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理论进行梳理,诠释学的词源学意义揭示了诠释学包括理解和解释两个过程,而译者就像赫尔墨斯一样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和解释。第二章是论述文学作品中译者的调解作用-译者要使用到前理解、理解的循环、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并介绍小说Dear Life,引出将要举例的四篇小说Gravel, Haven, Corrie and Dear Life。第三章是从题目、事件和人物三个方面,从诠释学角度对比分析出译者调解作用在大陆和台湾版中译本里的具体体现,两个译本的译者都积极地运用了调解作用,完成了翻译。第四章是顺应第三章,继续比较分析出译者调解作用在两个译本中产生的影响,同时在举例中加入了正确的调解和错误的调解。本文经过论证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均成功地运用了调解作用,虽然大陆和台湾的译本中都有少量的错译,但都呈现出了优秀译本,让中文读者离门罗更近了一步。大陆译者更多地保持了小说特色,但有些译文不够符合中文习惯,而台湾译者更多地使用翻译策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有些译文则失去了小说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