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霾污染对经济、环境、社会造成的危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霾污染的治理可谓迫在眉睫。我国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将秉承“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这更是对霾污染治理的最有力回应。针对霾污染治理,本研究从污染物排放的主体之一——企业入手,按照“理论分析——因素判断——实证检验——机制创新——践行途径”的研究思路,对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落实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以期为企业履行霾污染治理责任提供借鉴和参考。纵观整个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对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采用SPSS20.0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法对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内、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利益相关者支持、利润吸引力、企业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强制力、外部利益相关者压力和社会监督力与企业履行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内部利益相关者支持和企业伦理道德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其余依次是法律法规强制力、利润吸引力、外部利益相关者压力和社会监督力。二是对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培育机制进行了思考。基于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原则,以内部培育:内部利益相关者支持和企业伦理道德培育为重点,并结合外部培育:法律约束、政府引导和社会监督,构建一套内、外相结合的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培育机制,以期能够引导企业履行相应的霾污染治理责任。三是对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具体践行途径进行了探讨。在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具体践行途径中,应构建“企业家+管理者+员工”的全员参与路径。其中,企业家应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管理者应实行有效的绿色管理,员工应进行清洁生产,将理念、管理和生产有效结合,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落到实处。总之,本研究所取得创新之处在于将霾污染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内部利益相关者支持和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履行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重要驱动因素,提出企业霾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培育应以内部培育为主、外部培育为辅,内外培育相结合促使霾污染治理责任落到实处。这为企业在雾霾等环境治理方面履行相应责任提供了依据,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相关环境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