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是维修电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如何掌握这门专业技术,毕业后应用于工作实践。而技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传统教学显然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当今就业形势,《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课程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以达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
一、一体化教学概念
一体化教学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际操作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手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教学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一体化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一体化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考证等为一体,将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模式,课程教学环境与企业车间接近。教师在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原理,又可以进行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教学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突出技能实训教学,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按照职业实践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过程的原则,把专业教育的课堂搬进实习车间,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
2.教学内容一体化
2.1新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我们要将几个相近课程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课程来制定大纲。在大纲中,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而是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系统性来考虑知识的安排和取舍 。
2.2新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校要将合作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请进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真正反映企业的需求,推行教学“七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具与工具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合一、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合一。
3.教学评价体系一体化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因为有的卷面成绩很高的学生到实际工作中能力有限,反倒是一些在学校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生涯发展很好。这说明过去单纯由教和练考核自己学生的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收获和能力提高的情况。评价的体系应该是动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进步的。如重视学生学习班过程的行成式考核,其核心为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从考试方式上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师是一体化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组织者,一体化教师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二是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重“教”轻“学”,向“教”“学”并重转变;由重“理论”轻“实践”,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转变;教师由“单一的传授型”向“行为引导的技能型”转变;使教师迅速实现角色转变——由知识的输出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传授者;由书本的复制者成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者。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上讲,随着对教学对象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内容的正确描述,教学方法亦应作相应的改革。目前结合实际条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如课堂教学讨论式,讲概念结合实物,讲应用注重操作;操作启发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或讲解,理解基本编程原理等教学方式,注重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三、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验室和实训室为第一课堂,实施现场教学,教学实施工作过程分为项目导入——项目相关知识点析——项目实施——检查评价四步。下面以项目——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为例来说明教学教学过程。
1.项目导入 项目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教师介绍项目的应用环境,注意事项、并将项目的要求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项目如何实现由此引发疑问。创设情景,布置任务。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并用多媒体课件中典型的图片演示,假设道路上没有红绿灯,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突出红绿灯的重要性。接着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红绿灯是怎样的控制过程?任务驱动:情景1 红绿灯控制过程-情景2单向红绿灯控制系统设计-情景3 双向红绿灯控制系统设计-情景4 复杂红绿灯控制系统设计。
2.项目相关知识点析 红绿灯控制过程分析,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由老师教(讲授)定时器指令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在实验室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定时器工作原理做一个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对定时指令用法熟练掌握。
3.项目的实施 此环节是学生学和做的过程。学生分析控制要求,绘制I/0分配表,根据题意绘制时序图,编制梯形图,准备材料,完成安装接线。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讨论,拟定设计方案,老师巡回指导检查。
4.检查评价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做好程序编制、安装接线后,在实训室模拟调试,老师检查调试结果,对于调试有问题的组指导学生修改程序,直到调试正确为止。最后要求学生上交项目实施的全部资料。包括I/0地址分配表、梯形图、PLC外部接线图。
结束后,老师对最终的学生成果展示,一方面引导归纳PLC程序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和该项目设计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展示学生优秀设计方案及程序。根据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表现考核打分(依据考核表),项目小组学生自我评价,定为过程考核成绩。学生总结项目知识和整理资料。课后拓展或迁移知识和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
实践证明,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应用PLC编程的能力。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要深入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的一体化和教学场地的一体化是关键。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还需要和企业紧密合作,开发综合项目。
参考文献
[1] 金彦平.PLC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9-21.
[2]刘永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3]陈顺刚.对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
一、一体化教学概念
一体化教学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际操作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手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教学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一体化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一体化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考证等为一体,将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模式,课程教学环境与企业车间接近。教师在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原理,又可以进行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教学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突出技能实训教学,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按照职业实践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过程的原则,把专业教育的课堂搬进实习车间,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
2.教学内容一体化
2.1新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我们要将几个相近课程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课程来制定大纲。在大纲中,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而是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系统性来考虑知识的安排和取舍 。
2.2新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校要将合作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请进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真正反映企业的需求,推行教学“七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具与工具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合一、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合一。
3.教学评价体系一体化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因为有的卷面成绩很高的学生到实际工作中能力有限,反倒是一些在学校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生涯发展很好。这说明过去单纯由教和练考核自己学生的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收获和能力提高的情况。评价的体系应该是动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进步的。如重视学生学习班过程的行成式考核,其核心为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从考试方式上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师是一体化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组织者,一体化教师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二是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重“教”轻“学”,向“教”“学”并重转变;由重“理论”轻“实践”,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转变;教师由“单一的传授型”向“行为引导的技能型”转变;使教师迅速实现角色转变——由知识的输出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传授者;由书本的复制者成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者。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上讲,随着对教学对象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内容的正确描述,教学方法亦应作相应的改革。目前结合实际条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如课堂教学讨论式,讲概念结合实物,讲应用注重操作;操作启发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或讲解,理解基本编程原理等教学方式,注重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三、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验室和实训室为第一课堂,实施现场教学,教学实施工作过程分为项目导入——项目相关知识点析——项目实施——检查评价四步。下面以项目——十字路口交通灯的PLC控制为例来说明教学教学过程。
1.项目导入 项目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教师介绍项目的应用环境,注意事项、并将项目的要求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项目如何实现由此引发疑问。创设情景,布置任务。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并用多媒体课件中典型的图片演示,假设道路上没有红绿灯,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突出红绿灯的重要性。接着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红绿灯是怎样的控制过程?任务驱动:情景1 红绿灯控制过程-情景2单向红绿灯控制系统设计-情景3 双向红绿灯控制系统设计-情景4 复杂红绿灯控制系统设计。
2.项目相关知识点析 红绿灯控制过程分析,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由老师教(讲授)定时器指令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在实验室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定时器工作原理做一个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对定时指令用法熟练掌握。
3.项目的实施 此环节是学生学和做的过程。学生分析控制要求,绘制I/0分配表,根据题意绘制时序图,编制梯形图,准备材料,完成安装接线。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讨论,拟定设计方案,老师巡回指导检查。
4.检查评价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做好程序编制、安装接线后,在实训室模拟调试,老师检查调试结果,对于调试有问题的组指导学生修改程序,直到调试正确为止。最后要求学生上交项目实施的全部资料。包括I/0地址分配表、梯形图、PLC外部接线图。
结束后,老师对最终的学生成果展示,一方面引导归纳PLC程序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和该项目设计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展示学生优秀设计方案及程序。根据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表现考核打分(依据考核表),项目小组学生自我评价,定为过程考核成绩。学生总结项目知识和整理资料。课后拓展或迁移知识和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
实践证明,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应用PLC编程的能力。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要深入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的一体化和教学场地的一体化是关键。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还需要和企业紧密合作,开发综合项目。
参考文献
[1] 金彦平.PLC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9-21.
[2]刘永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3]陈顺刚.对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