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2009年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来,学术界对新农保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经过四年的建设和推广,新农保的普及给广大农民群体带来了福祉,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它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农户角度,以定量研究为主结合定性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以及结构访谈法,在整和分析农户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农民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邓大松认为,个人、家庭以及制度这三个层面对农民参保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就能够促进新农保稳定可持续发展。所以笔者将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分为两大层面,通过参保能力与制度层面来进行指标量化。其中,参保能力分为个人支持能力和家庭支持功能两方面,制度层面分为制度信息传递、制度认知水平以及制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参保能力与参保行为之间存在非对称的关系,即农户参保能力越强其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未必就愈大,甚至有些可以表明参保能力强的指标与参保行为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农户参保行为受制度层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制度信息传递方面,政府宣传力度越大,农户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制度信息传递效率却未能与参保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制度认知水平方面,对新农保认知越高其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总体而言农户对新农保的认知水平却较低;在制度效果评价方面,农户对新农保实施效果评价程度越高其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新农保在改善老年人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尽人意。本文从农户角度出发,探讨了参保能力和制度对参保行为的影响,但受限于调查区域的局限性,研究考察的群体和各变量指标设置有限,不能更全面的反映现象背后的本源,所得结论只是“偏安一隅”。但是笔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调研地新农保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