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的总称。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要加快赶超世界强国的步伐。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成为各国企业参与竞争的舞台。竞争力的强弱变成了胜与败的决定因素。而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整体水平低,大量技术装备需要进口。如果我国不能够尽快使装备制造业强大起来,必将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对装备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种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对各种竞争力相关理论的考察,提出了研究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种重要影响因素:政府职能、产业组织及技术进步。1.政府职能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同的学派根据其假设前提的不同,对政府在经济中职能作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一类是政府干预的思想;一类是自由主义的思想。2.产业组织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新企业的进入壁垒是决定市场结构重要的三个因素。3.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能通过对要素使用的改善,经营成本的节约,原有产品品质的改善和新产品的开发增强出口产品的产品优势和相对价格优势,以提高出口的竞争优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1.世界装备业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正向着全球化、信息化、及服务化方向发展。 2.我国装备业还存在着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精不专,分散重复严重, 产品技术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突出问题。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三、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用“显性比较优势”及“贸易专业化系数”衡量我国基础装备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强的, 但像其他一些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还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我国的基础装备业贸易<WP=64>专业化指数比较低,都具有明显的进口专业化倾向。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量值虽然比较大 , 但是不具备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仍然比较弱。2.用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分析我国重大装备业竞争力,可以看出,由于国家的重视与政府导向,基本已具备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的能力,尤其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制约重大技术装备持续发展的研发能力仍然较弱,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能力。建议及对策1.战略取向上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本着发展基础、加强成套、自创为主、引创结合的方针。 2.为真正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信息基础的建设。五、结论 论文通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进行分析,并结合基础装备业及重大技术装备业中某些代表产品,分析了如何提高装备业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得到以下结论:1.对于称作“母机”产业的装备业来讲,国家的政策导向、战略取向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处于劣势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研发能力的影响也起到关键作用。2.提高装备业竞争力, 实际上是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取得优势。我国技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成本价格优势上。我国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竞争劣势体现在缺乏高新技术, 缺乏在科技前沿开发新科技、新产品的研究能力;引进部分先进技术并结合工程消化吸收, 逐步掌握核心技术,是今后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