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无穷的压力。大学生这一重要人才资源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配置到社会最重要和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和教育对策的研究,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促进大学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文章认为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看,当前和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都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工作将面临严峻挑战。具体来说,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良性发展方面有:毕业生就业绝对量逐年增加;毕业生的地域流向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下基层或到西部地区发展;毕业生的单位流向越来越合理;毕业生的岗位流向越来越合理;参加考研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中的不良现象包括: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原因的失业人数增多;就业状况呈学科专业性差异;就业状况呈学历层次性差异;就业状况呈院校类型性差异;就业状况呈性别性差异;就业状况呈家庭背景性差异:毕业生流向呈地域性差异。 文章分析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原因,认为主要有:社会方面: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负面效应、社会总体就业形势的压力、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市场用人行为欠规范和毕业生就业渠道不够畅通等。学校方面:学科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学校基本建设不能紧跟“扩招”需求、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就业思想教育欠适应等。家庭方面:“学而优则仕”的职业性质期望、“高投入高回报”的职业待遇期望等。大学毕业生自身方面:择业观存在一定偏差、不良的择业心理、毕业生自身素质存在某些缺陷等。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困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综合治理。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系列对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大学生择业观;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择业技能;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就业信息畅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