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邮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里下河地区,多年来一直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大量的优质农产品。随着我国水价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于2014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高邮市农业灌溉用水的定价问题成为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计划对高邮市境内三种不同类型的灌区进行水价改革分析,从而建设节水工程,配置量水设施,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定价机制。水价改革还需引入当地农户们的需求和意愿,能够使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响应水价改革的号召,提高当地农户们的节水积极性。如此,可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形成可复制改革模式,进而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本文在分析当前水资源定价多种机制的基础上,结合高邮市当地农业灌溉水源情况特点,分析了非线性农业水价模型作为定价模式的可行性,并通过求解模型揭示灌溉水价与用水效率的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比研究了我国和世界各国现今供水行业的特征和现状,总结水资源定价方法的优缺点,阐明制定水价时必须考虑的自然垄断性、用水户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受水区资源禀赋等因素。揭示我国水价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水价偏低、水价表征差、水价制定僵化、水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认为水资源定价应更多考虑农业用水户的用水需求,从而引入非线性农业水价模型进行计算,并证明其可行性。其次,调研高邮市水价改革现状,得到高邮市当前存在的水价偏低,不能很好的反映水成本,水价不能反映供需,水价制定不够灵活等问题这一事实。基于当地农业灌溉用水情况,阐述非线性农业水价模型的特点和原理,最后采用非线性农业水价模型,以当地地表水为水源,对模型进行求解,作为定价分析的数据支撑。最后,根据求解模型得到的水价,分析当地灌溉水价与农民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以及当地灌溉水价与成本约束之间的关系,在考虑农民的需求价格弹性的情况下,求得的水价要高于当地全成本灌溉水价,而随着成本约束的增大,灌溉用水水价也会随之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