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主要是免疫炎症损伤介导,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大多数隐匿起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种多样,病情迁延,难以治愈,并呈缓慢进展,最终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我国成年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10.8%,而CKD的知晓率仅为患病人群的12.5%。慢性肾炎占终末期肾脏病的64.1%,故对本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对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减退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样本来源于十二五“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中“吕仁和肾络微型癥瘕辨证方法传承研究”中的临床研究病例。在“三型四候”辨证方法结合“肾络瘢瘕”理论的指导下,以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观察此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54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27例。暴露组予以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基本方:黄芪、当归、灵芝、制何首乌、川牛膝、川芎、丹参、三七、络石藤、鬼箭羽、牛蒡子、连翘、夏枯草、石韦)治疗,西医予以对症治疗,疗程6个月。非暴露组除本方法以外的其他治疗方法均可,疗程6个月。观察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中医症候积分等,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暴露组病例肾小球滤过率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02<0.05);非暴露组病例肾小球滤过率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无明显变化。2、暴露组病例血肌酐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02<0.05);非暴露组病例血肌酐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略有上升。3、暴露组病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下降,差异显著(P=0.004<0.05);非暴露组病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略有下降。4、暴露组病例尿蛋白定性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下降,差异显著(P=0.011<0.05);非暴露组病例尿蛋白定性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略有下降。5、暴露组病例中医症候积分治疗6个月与入组相比减少,差异显著(P=0.02<0.05)。6、综合疗效分析:暴露组病例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88.9%,非暴露组病例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59.3%,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结论:1、用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可以升高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2、用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能够减少患者的蛋白尿。3、用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用益气补肾、消癥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