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肝祛湿颗粒中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果和降压特点,检测清肝祛湿颗粒干预SHR大鼠后的代谢模式和血浆代谢产物,确定出能判别各组大鼠之间存在差异的生物标志物群,探讨清肝祛湿颗粒降压的机制。方法:1.实验动物的选择分组选用13周龄的SH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WKY大鼠10只,雌雄各半,为正常组。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与纯净水灌胃、卡托普利组予1.5mg/ml卡托普利溶液灌胃、中药高剂量组予0.36g/ml清肝祛湿颗粒中药混悬液灌胃、中药中剂量组予0.12g/ml中药灌胃、中药低剂量组予0.04g/ml中药灌胃。2.清肝祛湿颗粒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灌胃第一天测灌胃前和灌胃后2h、4h、6h、8h的血压水平。测量第7天(一周)、14天(二周)、21天(三周)和28天(四周)大鼠灌胃前尾动脉压。3.清肝祛湿颗粒治疗SHR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选用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中剂量组四组大鼠的血浆,采用HPL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血浆进行检测,获得大鼠血浆代谢谱图,将原始数据导入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前处理,再将数据导入EZinfo软件中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选出潜在生物标记物,并通过IMPaLA搜索界面进行代谢通路的分析。结果:1.清肝祛湿颗粒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1.1对SHR大鼠即刻血压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在2h、4h时血压水平降低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6h时血压水平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血压在2h、4h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在6h时血压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6h时血压降低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低剂量组在6h时血压降低值已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中剂量组降压幅度明显,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h时各用药组血压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1.2对SHR大鼠每周血压的影响:卡托普利组第一周血压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第二周至第四周的血压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极显著降低(p<0.01);中药各组从第二周至第四周血压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极显著降低(p<0.01);中药高、低剂量组血压降低水平在第三第四周时与卡托普利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中剂量组第一周至第四周的血压降低水平与卡托普利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2.清肝祛湿颗粒对SHR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影响2.1代谢组学技术通过PLS-DA得分图能够将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组大鼠血浆代谢产物很好地聚类区分,各组之间无明显的交叉重叠。2.2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代谢产物中异亮氨酸、精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神经酰胺、尿酸、苹果酸、前列腺素、草酰琥珀酸、白三烯含量上升;组氨酸、甘油二酯、磷酯酰乙醇胺、乙酰胆碱、神经鞘磷脂含量下降。2.3鉴定出了清肝祛湿颗粒干预SHR大鼠后血浆代谢相关的26种潜在标志物;与模型组相比,清肝祛湿颗粒中药能够上调8种指标、下调13种指标,以上指标中药组相对含量的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清肝祛湿颗粒能够有效降低SHR大鼠血压,起效迅速且降压效果稳定,其中中剂量组疗效最好。2.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将正常组、高血压组、用药组大鼠成功鉴别区分。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存在物质代谢失常,主要表现在糖代谢、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异常。4.清肝祛湿颗粒通过对SHR大鼠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鞘脂类代谢、乙酰胆碱合成通路的调节,达到降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