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标体系的复杂高陡边坡风险评估及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h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战略的实施,为建设完善的公路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在众多拟建和在建的公路网中很多公路属于山区公路,面临较为复杂的地理环境,建设期间在道路沿线形成了大量的路堑高陡边坡,对公路建设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因此,研究高陡边坡风险源的识别方法,建立合理的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于降低山区公路的建设风险尤为重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适用于高陡边坡工程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整理。建议采用以AHP法为框架的等概率连续型数据离散方法、粗糙集理论以及正交设计分析方法的综合性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方法。论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大型复杂隧道、高陡边坡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2016YFC0802201-2)为依托,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调研搜集山区公路边坡工点资料,岩质边坡131个、土质边坡64个并对资料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边坡风险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实地考察以及查找相关文献,初步建立了岩质高陡边坡与土质高陡边坡风险评估体系的三级指标体系,为边坡风险评估主控因素的筛选提供依据。2)提出等概率连续型数据离散方法,并与等宽离散法做对比。运用MATLAB语言编写k NN分类程序得到两种离散方法的预测精度,前者预测精度较高。并将此方法确定为样本数据的主要处理方法,提高了粗糙集理论属性约简算法的精度。3)采用粗糙集理论属性约简算法中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属性约简算法,对岩质高陡边坡与土质高陡边坡初步风险评估指标中的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了岩质高陡边坡风险评估的主控因素为坡高、坡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坡体结构以及日最大降雨量;土质高陡边坡风险评估的主控因素为坡高、坡度、粘聚力、内摩擦角以及日最大降雨量。为建立完善的高陡边坡指标体系打下基础。4)根据正交设计方法,结合Midas GTS NX软件建立边坡模型。使用极差分析方法与贡献率分析方法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各个主控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并通过改进贡献率法得出各个主控因素的权重,建立了完整的岩质高陡边坡与土质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5)基于Visual Studio 2013平台并结合C#进行开发了适用于本指标体系的名为“HASSRASS 1.0”高陡边坡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并将本软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边坡风险评估的效率。以重庆市云阳县某高陡边坡工程为案例,完整的将高陡边坡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应用,同时对该工程提出风险源防范措施。
其他文献
近些年,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其独特的优势,其数量不断增多,跨径不断增大,但是,现行钢管混凝土拱桥规范只限于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静力设计与施工校核,迄今尚无专门针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的规范出台,即便关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的研究文章不少,然而,从刚度退化的角度来研究其抗震性能的论文却是鲜见。于是,本文围绕刚度退化为核心,以钢管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为切入点,用数值分析的手段探究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地震作用下的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各国规范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单向均匀受压四边简支曲面加劲板(包括母板面外凸曲、面外凹曲和面内弯曲加劲板)的受力性能。在桥梁工程领域,曲线钢箱梁、变高钢箱梁和拱桥钢箱拱肋等都广泛运用了曲面加劲板。然而,国内外对此类曲面加劲板受力特性的研究甚少,并且各国规范也缺少相关条文,所以研究具有弯曲半径的加劲板受力特性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弯曲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已是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里程最长、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隧道作为公路特殊的构造物,其独特的环境使得公路隧道需要人工照明。据调查分析,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电能消耗占隧道总电能消耗的比重约为80%,运营企业电费支出负担沉重,但隧道照明系统又是隧道内驾驶者获取交通信息的重要保障,是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提高公路隧道照明效能的角度出发,基于系
桥梁结构是交通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出行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球每天都会发生地震,强震下桥梁结构一旦发生破坏,不仅会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会给抗震救灾带来诸多的不便。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如何提高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从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到如今逐渐兴起的减隔震方法,运用减隔震耗能元件在减震方面的效果已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所认可,防屈曲耗能支撑装置作为一种减隔震构件,在
随着减隔震设计的发展和结构抗震需求的提升,粘滞阻尼器在大跨度悬索桥中被广泛运用,在悬索桥的减振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阻尼器的参数设置直接影响了其消能减震的控制效果。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漏油是阻尼器常见的一种病害,伴随着阻尼介质的泄露,阻尼器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增加了地震作用下桥梁和阻尼器本身的不确定性。因此,讨论阻尼器参数及健康状态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并开展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是涉及
近年,我国的基础建设大力发展,人行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人行桥的功能主要是帮助行人跨越山川、河流、峡谷,普通的混凝土梁桥、拱桥一般结构刚度较大,人在桥上行走时,桥梁的变形较小,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晃动,行走较为舒适。而对于钢结构的人行斜拉桥和人行悬索桥这种柔性桥梁,结构自振频率较低,当频率处于行人脚步频率敏感范围时,会发生人桥共振现象,结构的振动响应较大,影响人行舒适度,当振动剧烈时,还可能危及行人安
隧道洞口段开挖受其地质条件、开挖工法及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在隧道施工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较洞身段差,易发生地表开裂塌陷,边仰坡崩塌、滑坡等灾害,故常作为整座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工程。软岩隧道洞口段更是如此,因此分析软岩隧道洞口段开挖过程中围岩及边仰坡的稳定性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渝长高速扩能改造项目唐家嘴隧道出口段,采用理论研究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再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软岩隧道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国内广泛应用,但由于径向力的存在,底板开裂和跨中下挠等病害久未解决。工程师采用了许多方法,都未消除径向力的作用。近年来,一种新型梁体的概念被提出,其核心是将跨中底板预应力钢束由曲线布置变成水平布置,从而改变了跨中底板的外形结构。此种方法理论上消除了跨中预应力束产生的径向力,能够优化连续刚构桥的下挠问题。本文通过MIDAS CIVIL数值模拟的方法,深入讨论了此种新型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新建的城市道路和居民区也越来越多,城市土地空间变得非常的有限,所以地下工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地表大片的高层建筑,拥堵不堪的公路,建筑工地地基的挖掘,土壤的倾倒等构成了地表复杂的超载情况,当地表附加荷载超过围岩极限承载能力时易造成隧道围岩失稳破坏,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隧道的整体垮塌,如何去界定和评估这一影响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
中国基建工程的建设速度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隧道作为基建工程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每年增长里程数和个数也都不断攀升。然而,与之同样增长的是隧道的照明能耗及运维费用。目前绝大部分隧道仅仅使用电光照明,虽然其技术不断创新,能耗更低,但考虑到隧道需要全天候不间断开启照明灯具的特殊条件,隧道一年的运营成本是相当庞大的。“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不仅仅要体现在交通设施的数量上,还要体现在使用于交通设施的技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