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科学活动中的若干失误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研究主要从以下层面展开:在概念基础方面,提出了科学活动中失误的概念,辩证分析了失误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划分了失误的类型。对失误问题的具体分析则主要聚焦在两大方面:一是科学实验、成果发表、社会承认以及科研合作中的失误问题;二是科研主体特别是科学权威的失误。本文着力从这两个大的方面对科学活动中失误产生和演化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失误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科学实验中的失误往往和一定的理论预设相关,主要体现在理论预设对实验设计、观察、事实陈述和实验结果解释等诸实验步骤的影响;科研成果发表中的失误则可能贯穿文章发表的全过程,从撰写论文、署名、投稿,到专家审稿和编辑等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失误;对科研新手学术认可的失误一般表现为拒绝和延迟对新手科研成果的承认;科研合作活动中的失误主要是指由于不利因素的作用,合作未能获得预期效果的情况;科学权威的失误是指,权威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而给科学或他人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造成失误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观方面主要是科研活动主体的主观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客观方面主要有科学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益因素驱动以及科学运行机制不合理等。基于科研主体自身因素以及科学外在运行环境两大方面,本文提出的对策包括:事先预防,通过主观努力和客观上预先制定规范以防范失误的发生;事后惩戒,对出现的失误行为及时公开和惩罚,增强科研工作人员防范失误的自觉意识。探讨和分析科学活动中失误的概念、类型、表现形式、成因及防范对策,形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