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张君劢(1887-1969),江苏嘉定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在文化、政治、哲学、宪法领域都十分活跃、颇有成就与影响的政治家及哲学家。他之所以闻名于世,一是其发起“科玄论战”,将“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君劢(1887-1969),江苏嘉定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在文化、政治、哲学、宪法领域都十分活跃、颇有成就与影响的政治家及哲学家。他之所以闻名于世,一是其发起“科玄论战”,将“人生”问题纳入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旋律;二是其以儒家思想为进路,推进中国文化的近现代化、并为近代中国引进宪政思想的千秋“事功”,被后人称为“宪政之父”。“人生观”是他依照儒家心性之学,回应时代新问题,在内圣层面所做的超越与创化;而“立宪之事功”则是其开创的外王事业。作为现代新儒家,张君劢不仅从理论上建立起以“万物之有”、“致知之心”为核心范畴,以“自力更生之多形结构”为特点的新儒家思想体系,而且作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更多从儒家践行层面上建立起宏大的外王事业。他曾自述“徘徊于学问国与政治国之间”,如果说学问国是其对儒家内圣的探究,政治国则是其外王的开拓。 一般而言,海内外学术界肯定张君劢作为政治家、新儒家在中国文化建设、宪政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与影响,但对其作为思想家的学术理论体系往往研究不多,评价不高。这无形中削弱了张的影响,也泯灭了其作为新儒家所阐发的人生哲学智慧对于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所应有的借鉴意义。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生观问题,人生哲学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部分。本文在广泛吸收学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人生观问题”为切入点,探索研究张君劢思想演变的心路历程,全文共分七章,就张君劢新儒家人生哲学体系做出了分析与综合评价,旨在揭示其人生哲学体系的内在意蕴与独特学术价值。 第一章通过对“中国近代文化流变”、“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分析,指出,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人”的问题的凸显,既是“救亡图存”实践的当然结果,也是近代文化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必然。其中,“人生观”则是这种近代文化“人”的凸显与转向之枢纽。 第二章考察了“科学”概念在近现代的演变过程,指出中国近代的“科学”
其他文献
王安石的《易》学著作主要为《易解》十四卷(其熙宁年间的改定本称《易义》,编为二十卷)。此外,在《临川文集》中还有《易象论解》、《卦名解》、《易泛论》、《九卦论》、《河
伤感凄美的文章,诗化了生活。初中语文教材中众多伤感情愫的文字余音绕梁般升华了学生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观念,促使他们用情感知生活,用真诚和冷静分析人生的梦幻与现实。其中,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不乏用伤感的情愫倾注人们心间,用朴素的笔调静谧人们心田。 伤感是一种文字的美,一种发自作者内心深处翻腾的漩涡。岁月的历练与亲情的体味触发作者不断发掘伤感的情愫,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初中教材中伤感情愫看似轻
泉店煤矿在二1-12070综放工作面支架回撒过程中,通过使用工作面的支架作为护巷架支护回撤后的顶板,有效解决了破碎顶板带来的回撤难题。相比传统使用木垛支护,节约了大量的圆
《离骚》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重点课文,也是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之一。《离骚》中屈原将自己生活经历分为四个阶段融入到四大段落之中,每个段落所表述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感受让人印象深刻。这部作品具有结构复杂、层次感强的特点,下面笔者从《离骚》的结构模式入手,谈谈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 一、多重境界的全面展示 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是指对一篇文章从整体结构中细化出几个内容,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安排教学步骤,此为文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逐步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所谓的'互联网+'时代背景就是通过互联网来为市场经济整合资源的时代背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
本文的研究课题是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主要文本依据是《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全集10卷)和《关于时间意识的贝尔瑙手稿》(全集33卷),以及其他文本中关于时间意识的论述。
目前,主要是采用CT磁共振成像(MRI)等方式对肿瘤直径进行测量,评估肿瘤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受主观因素影响大、评价周期长,容易发生误差[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扩
数字信号具有很强抽象性,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很难掌握,而MATLAB是一款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而且易学操作简单,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应用MATLAB能够把很多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直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