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大豆生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5~2006年实施,采用砂培的方式,以大豆品种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DT、CC、SODM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得出了以下结论: 1 DT、CC、SODM浸种增加了大豆的植株高度、茎粗和茎重,并降低了中、下部节间的节间长度,促进了大豆地上部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了大豆根瘤的数量和重量。DT的效果要好于CC和SODM。 2 DT、CC、SODM浸种增大了大豆单株叶片的叶面积、LAD、LAR和叶绿素含量。DT、CC增加了大豆R3~R6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SODM则增加了大豆R5、R6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 3 CC、SODM浸种明显提高了大豆各测定时期根系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DT浸种仅增加了大豆生育后期根系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C、DT、SODM浸种还增加了大豆各测定时期功能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调控效果不如根系明显;DT、SODM浸种增加了大豆叶片和伤流液中NO<,3><->-N和NH<,4><+>-N含量,CC浸种增加了除R1、R2期外,其它时期叶片和伤流液中NO<,3><->-N和NH<,4><+>-N含量。其中DT的效果要好于CC和SODM。 4 大豆根系和叶片的GS活性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了大豆根系、功能叶片和根瘤中的GS活性。根系中的GS活性表现为:R3期之前SODM>DT>CC,R3期之后为DT>CC>SODM,叶片中的GS活性大小变化与根系相反,根瘤内GS活性大小表现为DT>SODM>CC>CK。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增加了叶片蛋白质水解酶活性,R1、R5、R6期蛋白质水解酶活性大小表现为CC>SODM>DT,R2、R3、R4期表现为DT>SODM>CC。 5 DT、SODM浸种处理均增加了大豆茎基部伤流中酰脲和尿囊酸含量,而CC浸种处理则减少了伤流中酰脲和尿囊酸含量。 6 DT、CC浸种减少了大豆生育后期叶片中的GA含量和生育前期叶片中的ZR含量,SODM浸种则增加了大豆生育前期叶片中的GA和ZR含量,降低了大豆生育后期叶片中的GA和ZR含量。 7 DT、CC、SODM浸种增加了大豆产量和中、上层的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DT的效果最好,其次是CC,再次是SODM。 8 应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大豆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其他文献
在教学课堂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学课堂,教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开展之时,教师认真分析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
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承担着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的供水重任。但水库的水质变化一直受库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直接影响。本文以库区坡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现在数学品质课堂的评价标准有很多,可以从专业性、全面性、趣乐性、践习性等方面去研讨.而笔者认为,趣乐性对于小学数学品质课堂非常重要,它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