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段沙互花米草种群扩散动态CA模型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_an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段沙的植物群落包括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以及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群落。九段沙是长江口快速发育的新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较少,是研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芦苇种群动态的理想区域。如今,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盐沼植被的调查分类和其动态的定性描述的研究较多,而对盐沼植被的群落动态进行定量模拟和预测的研究很少。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准确预测互花米草种群扩散动态的CA模型。 本项研究旨在理解互花米草的种群动态变化过程及对九段沙引种芦苇和互花米草7年来种群扩散格局的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细胞自动机模型(CellularAutomata,简称CA),用以模拟互花米草在潮滩的扩散动态。在模型中,使用遥感影像解译后设置的特定灰度值来定义滩涂植物不同的生态位(不同的高程)和上海地区滩涂植被演替规律,反映不同高程对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影响。以深入研究互花米草与芦苇种群扩散的空间格局和生态学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从生态学角度阐明互花米草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九段沙滩涂植物群落的动态、演替规律及竞争格局。 首先,作者简单介绍了互花米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植物群落动态及种群动态模型的研究。其次详细说明了标准细胞自动机的概念、构成、原理、特性、分类和细胞自动机的应用。然后,在对1997年九段沙引种芦苇和互花米草以来的种群扩散格局的现场调查和遥感图像解译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九段沙地区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并基于细胞自动机原理,构建了互花米草种群扩散动态CA模型。最后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分析,设置不同种群扩散速率,模拟了九段沙地区1997年-2004.年互花米草与芦苇种群扩散的空间格局和竞争。并对未来上海地区互花米草与芦苇种群扩散的空间格局进行了预测。 通过对九段沙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模拟结果与其遥感影像解译和现场调查的实际结果对比及其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CA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格局和趋势,进而预测九段沙滩涂植物群落的动态;九段沙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扩散动态基本符合空间抢先占有的经验模型,可以应用该模型深入研究外来物种空间扩散格局与生态学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的建立能够为外来物种控制与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CA模型的建立能够较好地模拟九段沙上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格局和趋势,有助于深入研究外来物种种群扩散格局与其生态学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预测互花米草的可能发展趋势,为外来入侵种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论文制备电纺丝材料作为血管支架,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并用eNOS基因对细胞进行修饰。进行组织工程血管的体外构建和体内移植的实验研究,探索血管组织工
本研究从福州、长乐、莆田等地区的水池淤泥分离到细菌184株,以嗜水气单胞菌为指示菌,采用点接法对184株细菌进行筛选,筛选得到拮抗细菌11株:采用圆滤纸片筛选法对184株细菌进行
改良小麦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培育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灌浆期高温胁迫是影响品质稳定性的重要环境因素,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已成为我国北方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生理障碍。目前国内外对小麦灌浆期高温胁迫的研究多集中于产量和品质、生理生化等方面,在基因表达水平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高温胁迫下籽粒基因表达模式还缺乏认识,影响了品质稳定性的遗传改良。研究高温胁迫对小麦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优质
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广泛的分布于某些真菌和植物的各器官内。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参与调控特定基因的转录、翻译水平从而调节种子的休眠和萌发。随着深入
摘要:《经济生活》是高中政治教学阶段的重点模块,该模块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中生的经济素养建设水平。然而,该模块所呈现的内容较为繁杂,且包含的专业经济知识较多。为了降低《经济生活》课堂教学难度,教师有必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本着中学思想加强《经济生活》课堂教学策略优化与调整,为高中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堂教学服务。同时,学生经过全面且深入地学习,能够对经济学概念与应用加以了解,从而提高政治
B-葡萄糖苷酶(B—glucosidase,EC 3.2.1.21,简称bgln)在纤维素的酶水解过程中为最后一步关键酶,不仅能够水解白藜芦醇苷为白藜芦醇,还能够作用于细胞壁碎片等其它细胞组成,从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