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核因子κB(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HMGB1与NF-κB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再对HMGB1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在肝内胆管癌中意义进行探讨,为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预警因子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101医院普外科2004年1月~2013年12月10年间行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组织。(1)第一部分,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肝内胆管组组织共110例,40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癌组织(肿瘤组),4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慢性炎症组织(炎症组),30例正常胆管组织(正常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组织中HMGB1及NF-κ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特点与肿瘤组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2)第二部分,2004年1月到2013年12,肝内胆管癌组织共65例,检测HMGB1与MV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第一部分1.HMGB1在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42.5%、20%;HMGB1的表达在肿瘤组中明显比炎症组和正常组高(P<0.05)。在肿瘤组患者的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浸润深度都与HMGB1的阳性表达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HMGB1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比阴性患者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NF-κB在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0%、23.3%;NF-κB的表达在肿瘤组中比炎症组和正常组都高(P<0.05)。肿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NF-κB的表达无关(P>0.05),在肿瘤组标本中,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亦与NF-κB的表达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F-κB阴性与阳性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3.肿瘤组患者中,在HMGB1阳性表达的组织里,有92.6%的患者同时具有NF-κB的高表达;经spearman系数法分析可知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癌组织标本中HMGB1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χ2=13.713,r=0.586,P<0.05,有统计学意义。4.肿瘤组患者中:HMGB1、NF-κB同时出现阳性表达时,其患者的生存率最低,低于HMGB1阴性、NF-κB阳性患者(χ2=9.933,P=0.01);与HMGB1阳性、NF-κB阴性患者无统计学差异(χ2=1.759,P=0.185);明显低于HMGB1、NF-κB均阴性患者(χ2=5.512,P=0.019)。第二部分1.HMGB1在65例肝内胆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5%(38/65),与肿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与HMGB1有关(P>0.05);HMGB1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比阴性患者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MVD的阳性表达率为49.2%(32/65),与肿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淋巴转移均无关(P>0.05),与肿瘤血管浸润统计学相关(P<0.05);MVD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比阴性患者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spearman系数法分析:HMGB1与MVD表达呈线性正相关:r=0.268,P=0.03。4.肿瘤患者的生存分析:HMGB1、MVD同时出现阳性表达时,生存率最低,低于HMGB1阴性、NF-κB阳性患者(χ2=5.979,P=0.014);低于HMGB1阳性、NF-κB阴性患者(χ2=14.616,P<0.01);低于HMGB1、NF-κB均阴性患者(χ2=4.017,P=0.045)。结论:1.HMGB1/NF-κB通路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HMGB1与NF-κB的表达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3.HMGB1在肿瘤恶性程度转变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患者的预后;4.HMGB1与MVD与肝内胆管癌的血管侵袭以及预后情况关系密切;5.HMGB1与MVD可作为评估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预警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