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纳米结构光波导生物传感器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in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光学生物传感检测方法,由于其实时、快速、免标记和高灵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但传统的金膜SPR生物传感器,由于其较低的信噪比和较小的比表面积,限制了传感器的检测水平,主要表现在较大的谱宽和较弱的富集能力限制了待测吸附物的检测下限。本研究主要工作是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进行传感特性更优秀的纳米结构光波导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主要工作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引入光学检测性能更优的银膜,另一个方面是在金膜表面引入纳米结构的波导层。因此,本人博士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进行传感优化方面研究。依据多层膜反射原理和有效介质理论等理论,通过模拟计算,对比了金银膜SPR生物传感器的传感特性,发现银膜SPR生物传感器的信噪比更高,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折射率分辨率。同时,对于SPR型光波导生物传感器,其传感检测模式分为TE和TM模式,且每种模式又分为很多阶次,理论计算表明,低阶次传感模式的传感特性更优,且TE模式要优于TM模式。第二,引入光学性能更好的银膜。银膜SPR生物传感器虽然传感特性更优,但银膜稳定性较差,因而需要对银膜进行保护。通过SPR传感曲线测试,发现巯基十一烷醇(MUD)自组装分子层(SAM)对银膜提供了有效保护,其传感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折射率分辨率达到10-7RIU水平,并应用于生物传感检测。第三,基于介孔纳米结构光波导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为了获得一种高效、简单和低成本的波导芯片制备方法,通过改进的St?ber溶液生长法,在金膜表面制备了厚度达400 nm以上的介孔二氧化硅薄膜(MSF)作为纳米结构波导层。其对表面溶液的折射率分辨率优于传统金膜SPR生物传感器,并对具有吸附性质的小分子具有非常好的检测能力,如对CTAB分子的检测下限达到了2 n M水平。第四,基于多孔纳米结构光波导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为了提高纳米结构波导层对生物大分子的吸附能力,通过两步阳极氧化法和贴膜方案制备了规整的多孔氧化铝(PAA)光波导生物传感器,简化和降低了波导芯片的制备流程和难度,并成功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蛋白(BSA)的传感检测。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里德堡原子系综中关于原子和光子的量子多体问题,着重探讨了其中的动力学过程和新颖的物理现象,以及其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潜在应用。首先,我们研究了有序的原子阵列系统中由里德堡缀饰诱导的相互作用及其引发的多体动力学。在第一个方案中,我们发现激光缀饰形成的非对称微扰路径会诱导出一种基态和里德堡态之间的等效自旋交换。这种人造的自旋交换相互作用具有长程特性以及高度的可调性,因此可以利用它来对一些常规体
置换型组合优化问题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以及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一直以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求解优化问题的各种算法中基于仿真的方法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此外,将具体问题的特征结合到算法的设计中是提升算法性能和问题求解效率的重要突破点。本论文研究置换型组合优化问题的一种基于仿真优化的求解方法——交互熵算法,重点关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线性排序问题和单行设施布局问题,对结合问题特性的
小分子化合物的糖基化修饰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糖基化作用能够修饰相应的苷元以改变其催化活性、溶解性、稳定性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植物体内糖基化修饰在调节激素的稳态平衡,外源有害物质解毒,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分子化合物的糖基化修饰影响着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在本研究中我们证实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的糖基化修饰对拟南芥花发育有极其特殊的影响
与引力波(GW)或伽马暴(GRB)事例关联的中微子,是指在宇宙中由致密双星体合并或者大质量恒星塌缩过程而伴随产生的,并具有短时间爆发特征的中微子。目前为止,理论对于这类天体事件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并不清楚。宇宙中穿梭的中微子,与物质极其微弱的相互作用使其能够作为信使,携带天体点源内部最原始的信息到达地球上的探测器。在已经到来的多信使观测时代,中微子、引力波和伽马暴的联合观测对于了解这些天体过程的动力
氧离子固体电解质因其优良的电学性能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氧传感器等能量储存与转换器件中。相比于传统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电解质,氧化铈基陶瓷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导率,成为目前最具潜力的氧离子电解质,并有望拓展器件在中低温区(300~600℃)的应用。本文以氧化铈基纳米材料为基础,制备一维纳米纤维和二维薄膜电解质,从增加氧空位浓度与优化空位迁移过程两方面出发,提高氧化铈基电解质的电学
大规模行人检索在实际场景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监控安防、签到门禁和群体性事件识别和预警等,其涉及的相关研究问题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内容,已经在很长的时间范围内受到了学术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前沿方向之一。行人的底层视觉特征检索和行人的高层语义属性检索是行人检索的两类主要任务。对于行人底层特征检索,在大规模条件下,如何实现对行人底层特征的高效编码和快速检索是我们使用行人检索技
当前,集群系统的部署和使用非常广泛。在集群系统中,一个任务通常分为多个处理阶段顺序执行,而在各处理阶段之间需要通过内部网络来传输数据和中间结果。已有测量工作表明,数据传输时间占整个任务运行时间的比重很大,因此优化集群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时间对于加速任务、提升应用性能非常重要。网络流调度是优化数据传输时间的有效方法,主要指为数据流设定传输顺序以及分配带宽。在小规模集群系统中,网络内部容易做到无阻塞,流调
访问控制是实现系统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案,通过特定的访问控制策略,达到限制用户对数据、网络等资源访问的目的。接入网访问控制是实现大规模互联网安全的重要基础,传统接入网通常使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结合访问控制列表技术,从而限制非法的用户接入互联网,并对恶意流量进行过滤。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策略难以应对更加复杂多样化的攻击与快速变化的恶意流量。新的恶意应用会不断出现并产生访问控制列表无法识别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应用和规模的急剧增加带来了网络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巨大的流量不仅对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了新要求。流量工程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网络资源下,通过路由优化算法,实现网络流量负载均衡和网络资源合理分配,以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和网络性能。然而,传统路由协议及路由优化算法存在局限性,网络性能低、服务质量差、网络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针对实际
我国机场高填方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问题较为突出。而对机场高填方的长期工后沉降的研究需要基于对堆石料时间相关力学特性的正确认知。本文利用离散元方法研究了堆石料瞬时变形及长期变形过程中的细观力学机理,并基于离散元研究结果建立了一种能够反映nonisotach现象的堆石料时间相关本构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颗粒粘接法建立了可破碎堆石料的离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