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教育制度背景下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编制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缅甸中小学汉语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展开研究。本研究以缅甸教育制度及缅甸汉语教学状况为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法、全球视野比较法和宏观综合分析法,就缅甸和中国的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作了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最后就缅甸汉语教学的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编制作了实践性探索。因此,本文力图在提升研究理论意义的同时,也注重发挥本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   绪论部分主要就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缅甸汉语教学相关概念界定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作了论述。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缅甸汉语教学背景与现状。   第三章从缅甸教育制度和缅甸基础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教材及外语教学两个方面,介绍缅甸的教育状况。   第四章探讨缅甸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编制及该课程大纲与三教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课程大纲编制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大纲编制探讨、缅甸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编制与三教关系。   第五章论述缅甸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编制中的本土化问题。主要从缅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汉语课程大纲编制的影响,缅甸社会文化与汉语课程大纲编制的关系,以及大纲指导理念的反差效应及理论意义。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另外,本节还重点就大纲编写思想中提炼产生的“理念反差逆势发展论”进行了详细阐释,并以此形成一个重要的编制原则。   第六章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具体成果体现,主要探讨了缅甸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编制的框架与内容。首先就课程大纲编制的依据、原则)展开论述,进而探讨了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的框架与内容,最后根据《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的等级划分,确定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的框架与内容。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转型后的“先锋小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和描述“先锋小说”在九十年代年后的流变踪迹和存在形态。论文首先认为“先锋”并非一个封闭的概念,而是随
本论文首先是对汉字和阿拉伯文字的本体研究,重视两个文字的字形部件,得到了汉字部件和阿拉伯字部件的特点,并从两种文字书写系统的差异分析中找出一些共性,找出来阿拉伯字形和汉
本文以《朱子语类》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为切入点,旨在探讨概念表达和词汇系统的关系问题。二者的关系可以表述为:1.同一个词表达不同的概念,在语言中表现为“一词多义”
上古时期祝文就已经先于文字产生,汉代又产生了祭文,两种文体名异实同。在历代的应用中,祝文不断的产生分支,使其数量和文种趋于庞杂。《事林广记》以模板的形式对祝文进行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