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2-咪唑啉的还原反应研究和荧光探针染料碳罗丹明中间体的合成研究两部分内容。论文第一部分是关于2-咪唑啉的还原反应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2-咪唑啉吸引了药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配位化学和均相催化等领域化学家的关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为了满足结构多样化的需求,咪唑啉的合成方法不断被改进。咪唑啉的合成方法已经趋近完善,但咪唑啉的还原反应研究却很少。目前只有本课题组对2-咪唑啉在NaBH4/HCl条件下的还原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论文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2-咪唑啉在NaBH4体系中的还原反应。论文制备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2-咪唑啉,并全面研究了此六种2-咪唑啉在NaBH4/I2体系、NaBH4/CoCl2体系、NaBH4/AlCl3体系、NaBH4/ZnCl2体系、NaBH4/CeCl3体系、NaBH4/TiCl4体系下的还原反应,并通过红外、飞行质谱、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还原体系对还原反应的影响,在相同还原体系下2-取代基不同对还原反应的影响,并对其还原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2-咪唑啉在六种还原体系下均发生开环反应,生成了系列不对称取代乙二胺的衍生物,其中NaBH4/I2体系的还原效果最好。本论文在详细研究2-咪唑啉在NaBH4体系中的还原反应同时,也为不对称取代的乙二胺衍生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新方法,该工作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论文第二部分是关于荧光探针染料碳罗丹明中间体的合成研究。有机荧光染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其生物学应用研究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学发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长波长荧光探针染料因其能够有效地避免生物体内背景荧光的干扰,并且对细胞组织等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而倍受青睐。碳罗丹明类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较高且荧光光谱红移幅度较大,因此是一类非常有潜力的性能优良的荧光探针染料。目前有关碳罗丹明类衍生物的合成鲜有文献报道。论文拟设计合成一类新型碳罗丹明类有机荧光染料。实验设计先合成N,N-二苄基氨基-3-异丙烯基苯胺(Ⅰ)和2-(4-N,N-二苄基氨基苯甲酰基)苯甲酸(Ⅱ)两个重要中间体,接着两个中间体在酸性条件下缩合形成目标化合物。论文工作以间氨基苯甲酸和苯胺为原料,经酯化、氨基保护、醇化和脱水反应合成了中间体(Ⅰ)并通过红外、气质联用等测试手段分析对中间体(Ⅰ)进行表征。中间体(Ⅱ)的合成研究正在进行中。该研究工作对后面碳罗丹明类荧光探针染料的合成及生物学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