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数据的托辊异常检测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eh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山运输中,带式输送机是煤炭工业广泛使用的运输设备,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给煤矿生产和工作人员安全带来隐患。托辊作为带式输送机数量最多的部件,由托辊异常所引起的带式输送机异常占总异常的1/3左右。本文通过对托辊异常种类和成因机理深入分析,针对已有异常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托辊异常自动检测方法,主要工作如下。针对已有托辊检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视频数据的托辊异常检测方法。基于声音的检测方法,卡死托辊无法有效检测到故障信号,漏检严重;基于压力、温度和电压等需要大量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的检测方法,传感器的安装和维护成本太高。基于视频数据检测方法主要依据托辊速度反映了托辊运动状态,使用巡检机器人拍摄托辊视频,从视频中估算出托辊旋转线速度,比较估算出的托辊速度和皮带速度实现托辊异常检测,该算法的核心是从采集的视频中估算托辊旋转线速度。针对使用线速度公式计算托辊速度时托辊旋转频率不易直接测量的问题,提出使用快速傅叶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计算托辊旋转频率。首先通过提取连续视频帧中托辊灰度纹理特征将托辊周期旋转变化过程转化为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数字序列。然后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数字序列由时域变换到频域得到对应频谱图,根据频谱图确定托辊旋转频率。针对分步计算托辊速度时、由于误差累积导致的最终托辊速度计算不准确问题,提出使用3D卷积网络端到端对托辊速度进行检测,根据托辊速度和皮带速度比值判断托辊状态,实现托辊的异常检测。实验中使用3D卷积网络提取视频中托辊的时空特征,根据提取特征结果对待测托辊速度进行分类。创建用于深度学习的托辊数据集,采用多种数据集扩充方法将原始数据集扩充为原来的10倍大小,提高了模型的检测精度。最后还使用了五个评价指标对3D托辊速度分类模型进行了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满足实验预期。基于视频的托辊异常检测实现了托辊异常的自动化检测,降低了巡检工人的负担,及时发现异常托辊。相比于需要大量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和基于声音信号特征的托辊异常检测方法,基于视频的检测方法降低了传感器安装和维护难度,提高卡阻托辊检测准确率,确定异常托辊的位置,降低工人维修时二次定位异常托辊的难度和工作量。
其他文献
从脑电信号中重建视觉刺激图像不仅扩展了脑科学的应用领域,还加速了对大脑工作机制的深入探索。本文以基于脑电信号的图像重建关键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重建图像模型的改进、基于脑电图信号重建图像方案的设计、超分辨率图像增强算法的改进等内容展开研究,具体如下:(1)针对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模型的图像重建性能较低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多视图深度生成式模型。首先,概述了多视图深度生成式模型的优缺点
电池管理系统作为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之间的连接纽带,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精确估计,是保证电池管理系统进行能量管理的前提。论文以提高电池SOC估计精度为出发点,研究了基于电池模型的SOC估计方法。首先,在分析现有电池模型精度和复杂度基础上,选用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为了获取不同SOC值下的开路电压值,选用高斯三项式函数进行电池模型的OCV-SOC关系
针对传统土钉墙面层的保守设计,有学者提出一种由防护层和束缚层组成的具有一定防渗、防火性能和抗拉强度的基坑支护面层代替传统混凝土面层的新型支护结构,并将该支护结构命名为柔性面层土钉墙,为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种新型支护结构,推动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完善相关规范及规程。本文通过自行设计室内模型进行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柔性面层土钉墙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研究柔性面层土钉墙在开挖和加载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
重力式挡土墙作为支挡结构的一种类型,在黄土地区边坡工程中广泛应用。建筑边坡在经过科学合理治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是毫无疑问的,但边坡工程服役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土体强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从而引起稳定性降低。然而目前关于黄土地区建筑边坡挡土墙治理效果评价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次研究以黄土地区典型服役期建筑边坡挡土墙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现场监测、模型试验及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处理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在煤炭行业,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课题基于煤炭企业煤质管理工作实际需求,探寻煤矿综采工作面煤层结构及其煤质核心指标预测模型,并将预测过程及结果以三维可视化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传统克里金插值算法选择并拟合的变差函数模型不能较好的反映实际地质空间变化趋势的问题,提出
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综放面采动影响下煤岩所受加卸载作用的破坏趋势日趋严重。论文以乌东煤矿南区B3+6煤层+425水平的综放开采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煤样力学试验等研究方法,开展了推进速度影响下的采动应力演化规律研究,分析了急倾斜煤层采动作用下的煤样力学特性。由综放面单次采煤与放煤的加载与卸载应力理论公式推导,得到综放面采煤阶段的加载、放煤阶段的卸载应力均与推进速度呈正相关关系。采用数
冷喷涂(CS)技术是利用诸如氮气和氦气之类的压缩气体作为加速介质,以300m/s至1400m/s的速度加速固体金属粉末颗粒,然后使它们与基材发生碰撞,从而导致颗粒与基材经历剧烈的塑性变形沉积形成涂层的新型涂层制备技术。当粒子与基体高速碰撞时会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这是影响涂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取飞机机翼蒙皮常用材料AZ31B镁合金和涂层材料Al-7075-T6粉末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
对裂隙储层的识别和认知对地震预测、油气勘探以及矿产开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裂隙参数进行反演和预测能够为油气资源开发增产、避免矿井灾害等提供一定技术支持。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正交各向异性(Orthogonality Anisotropy,OA)介质既考虑了周期性薄层引起的各向异性,又考虑了垂向裂隙各向异性,与实际地下储层较为接近,是进行各向异性参数或裂隙参数反演较常选用的模型之一。粒子群标准算法(Pa
事故灾害发生后,应急救援系统的快速展开及响应,显得尤为重要。应急管理部的组建标志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但现有应急救援装备种类多、自成系统,无法做到统一指挥调度,难以支撑灾后复杂恶劣环境下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针对灾后应急救援通信保障需求,研究一套基于软交换技术的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软交换技术实现原理加以研究,结合现阶段对应急救援提出的救援通信可视化、信息
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三维人脸模型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影视游戏制作等对人脸面部细节要求较高的场景。直接进行三维人脸模型的创作复杂度高且耗时久,因此由二维图像直接重建三维人脸模型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基于三视点二维图像的三维重建算法,针对人脸特征点提取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分组式人脸特征点提取方法,将提取的68个特征点作为三维人脸模型形变的基础;针对特征点形变计算量过多的问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