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地基中屏障被动隔振三维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sp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人工振动污染日益频繁,对邻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精密仪器和设备、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影响越来越显著。因此,对各种人工振动污染治理的研究,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屏障隔振是振动污染治理的一种有效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但目前关于屏障隔振的研究主要基于弹性半空间条件,而对更符合实际的层状地基中的屏障隔振问题则少有研究,尤其是层状地基中复杂的三维非连续屏障被动隔振问题。 本文基于直角坐标下二次形函数薄层法基本解答,推导了能应用于层状地基中的积分方程法和半解析边界元法,对层状地基下的连续屏障(空沟、填充沟)和非连续屏障(排孔、排桩)被动隔振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内容有: (1)推导了直角坐标下二次形函数薄层法的三维和二维基本解答。并利用该解答计算层状介质中被动隔振问题的入射波场及格林函数基本解,结合匀质地基中的弹性波散射积分方程,求得层状介质中的散射波近似解答。 (2)建立了基于二次形函数薄层法位移基本解答的半解析边界元法,在求解屏障隔振问题时,仅需要在屏障与土交界面上进行单元划分,而不必像常规边界元法一样在土层界面和表面也划分单元,从而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提高了计算效率。 (3)在半解析边界元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层状地基中空沟、填充沟的二维边界元方程,对层状地基中连续屏障远场被动隔振问题中土体分层对屏障隔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上软下硬的分层地基中作为被动隔振的空沟和填充沟,为取得与匀质弹性半空间中连续屏障隔振同样的效果,需要更大的深度,同时振幅衰减曲线出现明显的振荡现象;为使隔振效果满足Richart要求,当表层土归一化厚度H<1.0时,沟深应大于1.3,而1.0≤H≤2.0时,T应当大于1.8;对于上硬下软的层状地基,采用空沟被动隔振的振幅衰减系数也会出现振荡现象;对于层状介质中的填充沟被动隔振,其隔振效果明显小于空沟,当表层土归一化厚度H<1.0时,沟深应大于1.5,而1.0≤H≤2.0时填充沟深应大于2.0才可能取得较好的隔振效果。 (4)建立了层状地基中排孔、排桩被动隔振问题的三维边界元计算模型,对层状地基中的非连续屏障被动隔振中土的分层及桩土剪切模量比对屏障隔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层状地基中设置非连续屏障,在一定条件下屏障体将作为一个整体起到整体隔振效果。对于层状地基中的排孔被动隔振,在表层土归一化厚度H<1时,当排孔深度T增大到1.5后,再增大T对排孔的隔振效果增加并不明显;当1.0≤H≤2.0时,为达到理想的隔振效果,孔深应超过2.0。对于上软下硬层状地基中排桩被动隔振,排桩的有效深度应约为2.5;对于上硬下软层状地基中排桩被动隔振,排桩的有效深度约为2.0;为取得理想的隔振效果,排桩被动隔振中的桩身剪切模量不宜低于30倍表层软土剪切模量。 (5)利用层状地基中的排桩被动隔振工程实例,验证了层状地基中排桩隔振的可行性及理论研究的结论。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饱和层状地基Rayleigh波散射及其屏障隔振研究”(N0.50678182)的部分内容。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地形、地物等要素频繁变化,产生了海量的地形图数据。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这些基础地理数据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对矢量地形图数据管理的最有效
本文通过Fourier变换、序列Fourier变换、传递矩阵法和边界元法,建立了移动荷载列作用下,周期性弹性支撑连续梁、刚性支撑和桩基础支撑周期性高架铁路的共振与消振响应计算模型
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微裂隙的非均质材料,其受拉破坏过程比理想的脆性材料复杂得多,而声发射技术能动态实时探测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变化,对探明混凝土拉伸破坏机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饱和砂土的液化问题一直是各国岩土工程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地震作用是饱和砂土发生液化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而且,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均频繁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直接给人们的生命和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各大城市正在大规模地修建地铁,地铁区间一般设有竖井,竖井的安全直接影响着地铁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对于强透水或富水地层的深大竖井,施工过程的力学
新疆喀什市老城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内集中了具有维吾尔族特色、以民居为主的生土建筑。这些生土房屋承重墙体的建筑材料强度低、结构整体性差,地处8度(0.30g)抗震设防
随着高耸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人类社会重要性不断增加。高耸结构的本身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在大多数情况其设计控制荷载为风荷载。高耸结构在往复循环的风荷载作用下易在其
在1994年Northridge地震和1995年Kobe地震中,许多钢框架的刚接节点发生了脆性破坏。地震后,进行了大量关于塑性转动能力强,能承受罕遇地震的新节点研究。本文从减少结构刚接
本文综述了结构损伤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基于结构振动特性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并论述了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基本原理与算法。文中将模态分析技术和模式识别
为克服硅酸盐水泥的耐久性不足、收缩大、环境协调性差等缺陷,有效降低有害金属的污染,开发耐久、环境友好的结构新材料,用于工程结构与有害废物固化处理,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