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双钙钛矿的自限域激子发光:机理研究,性质调控及应用初探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3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涵盖了照明、显示、医疗、交通等各个方面,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发光材料拥有不同的发光机理和发光特性,对应着各自的优势应用领域。因此,深刻理解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发光特性,有利于找到其具有特别竞争力的应用领域。当材料具有强的电子-声子耦合效应时,光激发很容易引起晶格畸变,从而捕获光生电荷,形成高度限域的自限域激子(STE)。相比于自由激子发光,目前对于STE发光的机理研究、性质调控及应用探索都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深入研究。本课题以Cs2AgInCl6为研究对象,率先将STE概念引入到全无机双钙钛矿体系中,深刻理解了其STE发光机理,通过电子维度调控和缺陷抑制获得了高效的STE发光材料,并利用其宽光谱和弱自吸收的发光特性分别展示了其在白光荧光粉和闪烁体方面的应用优势,为STE发光材料的应用指明了方向。主要内容如下:
  1)Cs2AgInCl6基本性质研究。单晶是研究材料基本物性的最好载体。本文通过优化水热法生长工艺制备出厘米级别、体缺陷态密度低[(8.6±1.9)×108cm-3]、绝对透过率高(75%)、结晶性好的[XRD(222)峰半峰宽<180arcsec]的Cs2AgInCl6单晶,并对其稳定性、介电常数、迁移率、缺陷态密度和光电响应等材料和光电性质进行了深入的表征,揭示了其良好的传输性能以及相对较高的电子维度,为深刻理解Cs2AgInCl6发光特性奠定了基础。
  2)Cs2AgInCl6中STE发光机理研究。在获得Cs2AgInCl6单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单晶结构解析和拉曼光谱发现了基态中Ag-Cl键具有相对大的形变以及拉曼活性,易在激发态下捕获电子或空穴并产生形变,进而形成STE。进一步的实验表征和合作者鄢炎发教授的理论计算显示,由于其强的电子-声子耦合强度,Cs2AgInCl6被激发后,其中的Ag+捕获了重空穴形成了Ag2+,诱导[AgCl6]八面体产生JahnTeller畸变,随后捕获电子形成STE,STE进一步辐射复合发射宽光谱白光。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两个能量损失,即自限域激子能Est和晶格重组能Ed,导致了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同时强电子-声子耦合导致了荧光光谱的宽化。理论计算进一步揭示Cs2AgInCl6中STE形成时间约为238fs,且激子中的电子与空穴波函数半径存在显著差异。发光机理的理解为后续STE发光调控指明了方向。
  3)Cs2AgInCl6发光效率优化与白光照明应用。受限于其跃迁禁阻效应和相对高的电子维度,Cs2AgInCl6的STE发光荧光产率很低(<0.1%),不具备应用价值。基于前期发光机理的理解,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Na合金化和痕量Bi掺杂,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高荧光产率(86±5%)的单基质白光荧光粉Cs2Ag0.60Na0.40InCl6:Bi3+。荧光产率提升的关键原因是:i)Na与Ag在Cs2AgInCl6中形成完全合金相,打破了对称性从而消除了宇称对称引起的跃迁禁阻;由此引入的[NaCl6]八面体不贡献价导带,降低了体系的电子维度同时增加了STE的跃迁偶极矩强度,两种因素共同增强了辐射复合速率;ii)痕量Bi掺杂进一步抑制了Cs2AgInCl6的晶格缺陷,降低了非辐射复合速率。最后,本文将优化的Cs2Ag0.60Na0.40InCl6:Bi3+的STE发光材料与紫外LED结合,获得了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单基质暖白光,展示了其在绿色白光照明方面的应用潜力。
  4)Cs2AgIn1-xBixCl6性质研究与闪烁体应用。基于STE发光自吸收弱的特点,本文继续探索了其另一优势应用,即X射线闪烁体。通过重元素Bi合金化的手段,本文显著增强了Cs2AgInCl6的X射线闪烁性能:i)Bi与In在Cs2AgInCl6中形成完全合金相,打破了跃迁禁阻效应,且适量Bi元素有助于增强激子限域,两种因素共同增强了辐射复合速率;ii)由于X射线的吸收系数α与原子序数Zeff的四次方成正比,Bi的引入增强了Cs2AgInCl6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最后,优化后的Cs2AgIn0.70Bi0.30Cl6在X射线剂量从300nGys-1到16.7μGys-1展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性能,同时光产额与现有商用产品LYSO(Lu1.8Y0.2SiO5:Ce3+)相当,最低检测限达到了1.09μGys-1,为X射线的诊断要求(5.5μGys-1)的1/5,初步展示了其在高性能X射线闪烁探测上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生化生理传感器在医疗诊断、健康监测、病原追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对人体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光纤传感器因其体积小、灵敏度高、复用能力强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而广为人知,并在过去十年中被广泛用于生化生理传感。微纳光纤是一种直径在几百纳米到十几微米之间的光纤波导,相比普通光纤具有更大比例的倏逝场,可通过倏逝场与外界环境直接相互作用。这种独特的优势使微纳光纤成为进行生化物质检测和生理参数监测的优良平台。
  本论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人体中葡萄糖、大肠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
随着5G通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迅猛发展,基于SOI平台片上光互连作为一种更有前途和吸引力的技术用来缓解通信瓶颈、满足日益增长通信容量的需求,并且由于其大传输容量、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的特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硅基集成模分复用技术使我们能够利用单载波多个空间模式为独立的信道来传输数据信息,为解决单一波分复用带宽不足的严峻问题提供了新的极具吸引力和有效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波导硅多模器件尺寸较大,严重限制了单片高密度集成模分复用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逆设计方法由于可以在亚波长尺度上灵活地折射率剪裁和超强的光
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和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光纤传送网的数据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研究新型超大容量信息传输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光纤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受限于非线性香农效应,传统单模光纤的通信容量已经逼近其极限,光信号在波长、偏振、时间等方面的复用潜能已被充分挖掘,光信号空间维度作为最后一个可复用维度,空分复用技术一致被认为是满足未来光纤通信容量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论文面向空分复用光纤的偏振保持特性开展研究,重点探索熊猫型椭圆芯保偏少模光纤设计制备及性能
光在纳米结构中的散射与传输现象广泛存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长期以来人们都对此非常感兴趣。该领域不仅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比如宇宙学、气象学、海洋学、光纤通信等,同时也不断地涌现出新的见解和重要的应用,比如光镊、光捕获、各向异性或双各向异性波导等。
  在对光散射的分析中,多极子理论是用来描述电磁场分布的重要工具。但是以往的研究仅仅关注于强辐射方向上的电场强度、偏振、对称性等性质,忽略了辐射暗点上的拓扑性质,在拓扑理论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无疑是令人意外的。而且新的拓扑性质在基本工具中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理论和应
宽谱中红外激光光源在红外显微光谱学、环境监测、医疗诊断以及超短脉冲产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围绕如何拓展同步泵浦光学参量振荡器(SPOPO)输出中红外激光的瞬时光谱带宽来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了一种在SPOPO中通过配置多通道运转和腔内光谱合束,实现宽谱中红外激光输出的技术方案。通过在SPOPO中加入空间色散元件以及多个反射镜,实现了单个谐振腔中多个不同波长通道的同时、独立地工作,以及各通道的腔内光谱合束;在单路泵浦、单块非线性晶体的
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机械柔性好等优点,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电子传输层是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提取、传输电子的任务,直接影响着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目前,在钙钛矿、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已经成功开发出多种电子传输层材料,包括金属化合物、有机小分子以及有机聚合物等,它们在电子传输性能与制备工艺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但是不同的器件结构(如柔性器件)和界面环境对于电子传输层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为了实现高效柔性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仍需要开发可低温加工、机械柔性好的电子层材料
光纤网络是现代化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层出不穷的光纤窃听事件和飞速发展的窃听技术,已经严重威胁了光纤通信的安全,光纤通信的信息安全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基于传统加密算法的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性受到挑战,光纤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光纤物理层防护技术通过光学器件的物理特性和超快光学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在物理层上实现光信号的信息安全,解决传统加密算法面临的挑战,是实现安全光纤通信系统的有效方法。然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通信速率已从单通道10Gb/s向100Gb/s甚至4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可溶液加工,低成本,光电特性优异等优点,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目前小面积(<1cm2)器件的认证效率已经超过25%,未来有望实现商业化。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制备高质量的钙钛矿吸光层是实现高效稳定器件的关键。通常钙钛矿前驱体中含有化学活性基团,如有机胺等,因此探究钙钛矿与下层功能层之间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界面调控来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是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在本论文中,以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钙钛矿薄膜与下层高分子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器件性能参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和可溶液法制备的特点,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公证效率已经达到了25.2%,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稳定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基于TiO2/ZrO2/C三层介孔膜结构的可印刷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通过改善钙钛矿吸光材料在介孔膜中的结晶可获得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另一方面,二维钙钛矿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材料稳定性,通过构建二维/三维复合钙钛矿材料可有效提升钙钛矿太阳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智能系统得以迅速发展,物联网设备的需求量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传感器节点作为物联网系统的基本保障,其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难以进行电能接入的传感器节点,利用太阳能电池的高功率密度优势,并结合锂电等储能技术,是解决能源供给最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因轻薄、稳定性好以及弱光性能优异等特性,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物联网传感器节点,满足其长时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