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现有的研究已证实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共同作用、多步骤演变的结果,与许多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近来发现抑癌基因Rb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异常,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转录因子E2F-1不但参与调节细胞周期,还与Rb相互作用,其过度的产生促进细胞增殖,导致肿瘤形成。目前,对于Rb与E2F-1在胶质瘤中的关系的研究国内尚无报道。本实验拟研究Rb、E2F-1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表达的水平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1、标本取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7月~2007年3月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6~78岁。所有病例术前未行放、化疗。标本用10%中型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并作HE染色确定诊断,Ⅰ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8例。2、主要试剂E2F-1、Rb兔抗人单克隆抗体,SABC试剂盒以及DAB试剂盒均购自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试验方法结果判定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人脑胶质瘤E2F-1和Rb地表达情况。以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出现棕褐色颗粒或均一棕色定义为免疫组化阳性。对于每张切片计数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无阳性细胞计为(-),阳性细胞少于10%为(+),阳性细胞10%~50%为(++),阳性细胞多于50%为(+++)。4、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2F-1阳性染色表现为细胞核及细胞质内有棕褐色物质,在高分化组(Ⅰ~Ⅱ级)中呈散在的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8.1%(13/27);而在低分化组(Ⅲ~Ⅳ级),表达明显增强,表达率为83.3%(15/18),与高分化组有显著差异(P<0.05)。Rb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高分化组(Ⅰ~Ⅱ级)中20/27例(74.1%)与低分化组(Ⅲ~Ⅳ级)5/18例(27.8%)之间差异显著,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讨论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抑癌基因Rb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过度的磷酸化和启动子高度的甲基化是Rb基因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显示:胶质瘤中有Rb蛋白的表达,低级别与高级别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级别组缺失率更高,提示Rb基因突变或缺失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密切相关。E2F-1在调控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增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胶质瘤中E2F-1的高表达被认为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本实验提示:E2F-1的表达在高级别组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另外,高级别组E2F-1表达率高,而Rb缺失率高,提示Rb可能抑制了E2F-1参与细胞转录的某一环节。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Rb与E2F-1表达与胶质瘤级别有关联,提示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过程中,两种不同基因可能具有调控、诱导或信息传递的作用。检测Rb与E2F-1的表达,对于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是一种有意义的生物学指标,也为从不同基因变化研究胶质瘤的发病机制、预测预后以及探讨治疗等提供一种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