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自己发现,从做中学,因此学具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思维能力等得到极大的提高。目前,多数教师有要在课堂上使用学具教学的意识,但在课堂教学中学具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不能将操作学具的目标较好的落实。本研究立足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学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发挥学具的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出学具运用的研究现状。通过对71名教师和149名学生的问卷、对15名教师的访谈调查,了解师生使用学具的时机、目的、途径、效果等方面的现状。研究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各选2节同课异构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内容分别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周长的认识》、《象形统计图》。运用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对这6节课从学具运用的时机、目的、途径、效果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针对学具运用的现状,提出了运用学具的一些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发现:(1)教师对学具的使用持肯定态度,学生也比较期望课堂上操作学具;(2)学具运用时机较为“适时”,但是在一些特殊教学情形下缺乏一定的准确性;(3)学具运用目的较为“聚焦”,但是对于一些特定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适切性;(4)学具运用途径较为全面,但是针对不同教学需要、教学要求缺乏一定的灵活性;(5)学具运用的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对于个别学生、特殊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普适性。由此,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具运用目标的适切性、学具运用流程的明晰性、学具运用时间的调控性、学具运用反馈的及时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