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本生传在印度传记文学中,具有独特性的文学体裁之一。佛本生传在渊源流长的印度历史长河中,其最具广泛影的响力。公元八至九世纪,印度的佛本生传被广泛地译为藏文,即吐蕃赤松德赞时和赤热巴坚时期。当时所翻译的佛本生传系列的成果,列入了《旁塘目录》以及《丹噶目录》中。及至公元十世纪到十二世纪,藏文《甘珠尔》逐步形成和初具规模,在前面两个目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收录佛本生传系列的藏文译本,引人注目的是,《丹珠尔》中列入了 "本生部,,以收录本生传系列的藏文译本。阿阇黎勇士所著《三十四佛本生传》是其中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佛本生传。此部本生传按照释迦牟尼佛前生的种种因缘以及乐施法雨、普渡众生的种种伟大事迹为线索,强调菩提心的潜在力量,发菩提心是入修证之门。作者辞藻华丽,语言优美,其传为佛法修学者以及为培养佛法之传承历时不衰,继任者不绝之后学者所造。无论在藏传佛教还是后弘期,本生传的写作风格对藏传佛教的上师大德造论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到了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发达的宗教派促使了各类著作的涌现,本生传的风格对诸类著作的写作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三十四佛本生传》的多部广论和续写。诸如噶当派上师博朵瓦的《喻法论宝聚集》、《蓝色手册本》,宗喀吧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等,此论中大量引用《三十四佛本生传》的论述,以作为其理论依据;萨迦派的《一百五十本生传》;觉囊派的《觉囊尊者本生传》;噶举派的噶玛巴绒迥多杰所著《一百本生传》等多部著作中,可以清楚看到《三十四佛本生传》的写作风格;尤其是到了 17世纪出现的《八十本生传》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是《三十四佛本生传》的续写。本文以《三十四佛本生传》藏译本的出现、传播,对各教派中的影响,全方位来探讨此本生传的内容和思想,笔者拟从七个部分阐述《三十四佛本生传》的历史价值及其其地位。第一部分主要考证了作者的出生地点、活动的年代、生平事迹等;第二部分比较《三十四佛本生传》的译本,分析藏译版本的出现、版本特点,文本框架,内容的分布之异同;第三部分梳理历史上藏族著名学者中对《三十四佛本生传》的续写其玄关的研究和评述;第四部分通过对比《三十四佛本生传》与其狮子师所著《三十五佛本生传》以及本土藏族学者所著的《一百本生传》、《八十本生传》等本生传系列写作的风格,归纳整理其共同的写作风格,其表现在故事的续写、内容的重复、本生故事的传承等方面;第五、六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第五部分通《菩提道灯论》、《入菩萨行》、《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列些论疏,来体现和阐述《三十四佛本生传》中人生因缘、菩提修心、普渡众生等文化内涵及表现;第六部分结合《诗镜论》的修辞方法理论以及当代文学中的修辞方法理论,来探讨《三十四佛本生传》的文学艺术;第七部分是笔者对《三十四佛本生传》的评价,主要从、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生态文学等三个方面评价《三十四佛本生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