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流水力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较于光滑溢洪道,台阶式溢洪道便于机械化施工、消能率高、掺气效果显著,近30多年来,在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台阶式溢洪道上的水流为复杂的水气两相流,目前大多学者采用直接的方法开展其水力参数的研究,并借鉴光滑溢洪道水力计算理论研究台阶式溢洪道的水面线计算问题,但所得水力参数规律复杂且尚未得到成熟可靠的水面线计算方法。为了总结相对简单的规律并提出相对可靠的水面线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将台阶式溢洪道与相对应的光滑溢洪道同一断面处的水力参数进行对比,引入系列相对水力参数开展系统的研究,以期揭示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流相对水力参数变化规律并提出水面线计算新方法,为台阶式溢洪道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本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率、相对水力参数变化规律、无因次相对水力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在水面线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引入相对水力参数,将水力参数沿程复杂的曲线变化规律转变成了相对水力参数沿程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并在因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研究给出了无因次相对水力参数及水面线计算的经验公式,为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流非均匀流段复杂水力参数及水面线计算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流总消能率及相对消能率规律。总消能率在整个流程内沿程呈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平均值为0.9975,而相对消能率在非均匀流段内沿程呈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平均值为0.9968,在准均匀流段内沿程呈曲线递增趋势且递增梯度逐渐减小。非均匀流段内的相同流程长度处,总消能率及相对消能率与单宽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台阶高度及坡度呈正相关关系;非均匀流段内的相同位置处,相对消能率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总消能率受坡度的影响则十分有限。(2)揭示了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流非均匀流段相对水力参数变化规律。非均匀流段内,水深、流速、弗劳德数及断面比能沿程均呈复杂的曲线关系,且各因素对其的影响亦较为复杂。引入相对水力参数后,采用相对、间接的方法所得到的相对水力参数规律明显优于采用直接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水力参数规律。非均匀流段内,相对流速、相对弗劳德数及相对断面比能沿程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9945、0.9957和0.9973,且均与单宽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台阶高度及坡度呈正相关关系。(3)揭示了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流非均匀流段无因次相对水力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无因次相对水力参数计算的经验公式。非均匀流段内,无因次相对流速、相对弗劳德数及无因次相对断面比能沿程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9946、0.9966和0.9976;无因次相对流速及相对弗劳德数线性关系的斜率均与相对临界水深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无因次相对流速、相对弗劳德数及无因次相对断面比能线性关系的斜率均与坡度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在对无因次相对水力参数线性关系斜率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因次相对水力参数计算的经验公式,为台阶式溢洪道复杂水力参数计算提供了新思路。(4)提出了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流非均匀流段水面线计算新方法—无因次相对水力参数法。基于无因次相对水力参数的计算经验公式并根据相对水力参数的定义,提出了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流非均匀流段水面线计算的无因次相对流速法、相对弗劳德数法及无因次相对断面比能法。通过与现有水面线计算方法相比较,综合考虑计算精度、计算简便程度、适用范围及工程实际,推荐优先采用相对弗劳德数法计算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流非均匀流段的水面线,其次为无因次相对流速法及无因次相对断面比能法。
其他文献
苹果收获具有劳动力需求大、劳动强度高、季节特征明显的特点,研发苹果收获机器人对水果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应对日益显现的老龄化趋势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苹果收获机器人的各主要部分的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并且苹果的识别定位和苹果收获机器人的姿态控制等问题都制约了苹果收获机器人的作业效果。因此,本文以苹果收获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围绕苹果收获机器人采摘姿态优化展开研究,涉及末端执行器与果实的交互作用、深
水稳定同位素(δ2H,δ18O)作为水的指纹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水文学研究。为获取水同位素信息,可利用水汽平衡法直接测定土壤/植物样品或将土壤/植物中的水提取出来测定水样品。在众多提取方法中,低温冷冻真空蒸馏法(cryogenic vacuum distillation,CVD)一直被认为是能提取样品中所有水分的标准方法。近期研究发现,两种测定水同位素的途径都存在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其中,水汽平衡法
植被恢复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和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和土壤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共同影响植被恢复的过程和效应。线虫广泛存在于各类生境中,占据土壤食物网多个营养级,其群落特征能够有效反映土壤食物网结构与功能,对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在过去几十年,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该地区植被恢复对植物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土壤侵蚀量每年可达到750亿吨,导致了10-50亿吨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在陆地表面的重新分布,强烈地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土壤颗粒是SOC和微生物的载体,其大小直接影响泥沙SOC和微生物的迁移及其空间分布。有机质的组成决定着SOC的质量和稳定性,微生物群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驱动力。了解土壤颗粒中有机质的组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
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及养分,难以完全滤除,由此造成滴头堵塞的高风险性和复杂的诱发机制。因此,探明滴灌施肥系统中水质、水温、肥料类型、肥料浓度与滴头堵塞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对于防治滴头堵塞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内镶贴片斜齿形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固定周期的滴头抗堵塞性能测试,研究人工配制浑水滴灌条件下(泥沙粒径<0.1 mm,含沙量0.8 g/L)不同泥沙级配、灌水温度(夏季平均温度23℃,
目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环境明显好转,入黄泥沙量显著减少。由于土壤侵蚀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及侵蚀泥沙的沿途淤积,输沙量只能代表流域的部分侵蚀泥沙量,缺乏对侵蚀-产沙-输沙中间过程的深入认识,可能会忽视侵蚀热点区或由于泥沙淤积而造成的潜在风险。基于此,本文在陕北安塞选择了2个无干扰退耕、2个人为扰动退耕及1个上方梯田果园+下方坡耕地(下文简写为果园)坡沟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陕北子洲“7.26”极端暴雨事件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量变化对受水区、水源区及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起重要作用。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五位一体战略”,这对该地区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各地区纷纷谋划新的区域调水工程,这使该区域的水资源分配方案更加复杂。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丹江口入库径流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对日益激烈的水资源需求带来了挑战。因此,研究水源区降水径流时空变化特征
推移质泥沙起动与输移规律对推动泥沙研究的理论发展、河道开发与治理、水利工程的安全以及河道河床演变趋势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速摄像技术,开展了泥沙起动及推移质运动特性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泥沙起动、推移质运动及输沙率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1)构建了同一起动标准下,不同起动参数量值的对应关系,建立了非均匀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泥沙起动特点出发,重新定义了床面泥
随着我国西部基础工程的建设,一大批水利工程在新疆伊犁地区相继开展。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常年受西风气候的影响,使分布在河谷两岸阶地的黄土具有湿陷变形大、易溶盐含量高的特点,明显不同于季风区黄土高原黄土,其遇水后产生的变形是由结构性引起的湿陷变形和易溶盐溶解引起的溶陷变形共同构成。在渠道等水工建筑物运行过程中,受水分运移作用使周边非饱和土中易溶盐含量分布不均,从而影响建筑物运行中的变形、安全问题。本文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在人们膳食中的比例逐渐增大,因此保障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四种动物源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亚硝酸盐、盐酸克伦特罗、四环素和生物胺)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量子点的独特优势,建立了针对动物源食品危害因子的特异性荧光检测方法。(1)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蓝色荧光的碳量子点(CQDs)。利用亚硝酸根(NO2-)与亚铁离子(Fe2+)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