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我国才提出试行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虽然我国也一直在对股权激励制度进行研究,但也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我国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探索,但还没有形成匹配自己国家、行业甚至自己公司特点的股权激励机制,一味照抄前人模式使得我国股权激励的效果并不明显。从我国2006年第一批正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开始伊利股份就参与其中,在2016年又颁布了股权激励计划,还2016年的激励计划还未完成时就再次提出了第三次股权激励计划,第三次股权激励计划的颁布在社会上产生不小的影响,伊利股票下跌和股权激励制度的目的似乎是相背离的,一部分人并不看好伊利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十四年内,伊利股份先后三次进行股权激励,并且在第二次还没结束就再一次实施计划,这证明了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本身发展是有利的,但研究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发现实施效果和预期并不十分吻合,这其中一定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后更利于解决我国企业两权分离问题,也更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股权激励机制研究成果,尽可能的详细研究伊利股份的激励计划。通过纵向对比分析伊利股份三次股权激励计划的背景、动机、激励要素以及激励效果分析其每个阶段股权激励的数值,条件设计是否合理,找出各个阶段的优缺点,观察我国股权激励发展的进步性;再选取相同行业中的情况相似的光明乳业以及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三元股份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研究激励条件设置的合理性,再与行业数值变化对比排除外在因素影响。通过研究伊利股份与其他乳制品企业、行业发展的差别得出伊利进行股权激励的效果。在本次研究分析中吸取优点,同时找出我国企业实施激励计划还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改进,通过对伊利周密的研究,让我们开拓思维,让乳制品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考虑计划更加全面,条件的设定更加合理。这对今后企业设计出适合自身特色的股权激励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