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促进血清外泌体mi R-124的水平,探讨火针疗法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为推动火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雌性健康SD大鼠共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火针组,每组9只;14d时进行检测。使用Allen’s法来制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做T9、T10棘突以及部分的椎板切除术,在相同时间给予和火针组相同强度的抓取、固定,但不进行干预;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给予和火针组相同强度的抓取、固定,但不针刺;火针组采用火针点刺T7、T8、T11、T12棘突下及两侧夹脊穴,采用快刺法,迅速刺入所选穴位,速刺疾出,不留针,24h/次。采用BBB评分,从动物行为学角度观察火针疗法对SC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采用透射电镜、Western-blot以及RT-q PCR技术检测火针疗法对血清外泌体形态及外泌体mi R-124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M2型小胶质细胞的极化靶点TLR4、MYD88、NF-κB、Arg-1的表达情况。结果1、对神经功能的影响:BBB评分结果显示,造模后模型组和火针组大鼠均出现后肢运动功能丧失的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0.05),表明两组造模水平较一致,而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均无运动功能缺损症状(BBB评分均为21分)。14d后,模型组大鼠呈现出一定的运动功能恢复倾向,而经火针疗法干预14天后,火针组大鼠的BBB评分较模型组大鼠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对血清外泌体mi R-124表达的影响:根据RT-q PCR结果,14d时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外泌体mi R-124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0.001;模型组:P<0.001),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0.05)。与模型组相比,火针组外泌体mi R-124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Wester Blot实验结果显示,火针治疗14d后:(1)模型组TLR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和火针组,空白组和假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火针组TLR4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火针组和模型组MYD8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空白组和假手术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火针组MYD88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模型组的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和火针组,而空白组和假手术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火针组NF-κB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火针组和模型组Arg-1蛋白表达量均较假手术组和空白组要高,假手术组与空白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火针组Arg-1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火针疗法可保护SCI大鼠损伤局部神经元,改善SCI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促进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2、火针疗法可通过促进血清外泌体mi R-124的水平,进而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进而发挥神经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