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匮乏,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将经济战略重心转向了海洋。无论是海洋的国土资源还是生物资源,今后都将成为沿海国家的经济命脉。然而,由于海洋资源开发的便利性及所带来利益的可观性,导致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速度之迅猛。与此同时,非规划性甚至毁灭性的海洋开发活动也对海洋环境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并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害,以至于影响海洋渔业环境的生态平衡,进而制约、阻碍海洋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确保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海洋渔业环境问题的发生及蔓延,必须对海洋渔业环境进行保护。作为公共物品的海洋渔业环境保护问题,由于其自身的公共性及外部性等经济学属性特征,使政府干预成为了必然。而地方政府则承担了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实际执行者的角色,其是否作为将成为海洋渔业环境保护成与否的关键。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所述,要了解作为“经济人”的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就必须先了解其行为动机及所处的激励环境。因此,完善关乎沿海地方官员切身利益的晋升激励机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公共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当前海洋渔业环境保护行为异化的现状,通过分析我国政治晋升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交代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主要介绍了公共选择理论、行政组织理论、政治晋升锦标赛模式,并阐述了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的经济学属性及对地方政府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异化行为的界定。第三部分为我国地方政府海洋渔业环境保护行为异化的主要表现。根据海洋局、环保部等发布的相关数据,依次阐明我国沿海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使用海洋资源、缺乏对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放纵大型涉海企业污染的行为、懈怠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等异化行为。第四部分为我国地方政府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异化行为的实证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沿海地区地方官员晋升情况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海洋渔业环境保护投入及成效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第五部分为我国地方政府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异化行为的理论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造成其异化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式分权的弊端、地方行政首长的权力失衡、地方官员考核机制的不合理、激励目标的偏离所导致。第六部分为优化我国地方政府海洋渔业环境保护行为的对策及建议。通过对现状、问题及原因的综合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官员晋升激励机制的相关建议,如使晋升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完善官员升迁的考核制度、落实地方官员环境责任终生制等。第七部分为总结。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对象与当前的现实问题及学术热点相结合。现有关于政治晋升激励的研究多集中于关注官员升迁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近些年,相关的研究虽然进一步拓展到了官员的晋升除了与地方经济指标有关以外是否还与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关,如社保、医疗等,以及其他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否会影响其发展地方经济,但直接研究官员的晋升与其他公共物品的供给之间的关联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现有文献材料及政府相关数据,选取海洋渔业环境为研究对象,结合政治晋升激励相关的理论,来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在执行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工作中是否会因为个人晋升的需求而存在异化行为,如果存在,那么是何原因所致,从而为我国亟需解决的改善海洋渔业环境问题作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