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为主,病理特征为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大部分患者早期仅有疼痛症状,未引起足够重视使得病情加重,继而为避免疼痛而减少活动量,造成局部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重视、早治疗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手段,针刺以疏通局部气血,艾灸以温热散寒,具有简、便、效、廉等优点,尤为适合早期干预治疗,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代医学认为,在细胞因子作用下的膝关节软骨中软骨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为引起KOA的重要原因,其中破坏性细胞因子在软骨细胞基质结构降解过程中具有明显推动作用,而温针灸能有效降低破坏性细胞因子表达。细胞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a)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免疫调节因子,可通过激活多种细胞因子而诱发加重炎性反应,在KOA病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 proteinases-3, MMP-3)可通过降解细胞外多糖直接作用于软骨基质。有研究表明,TNF-α与MMP-3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检测关节软骨中此两种因子水平可有效判断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但其特异性仍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以温针灸为干预手段,观察其对兔行为学改变及膝关节软骨TNF-α、MMP-3含量的影响,以验证温针灸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温针灸治疗KOA机制。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综述一归纳了近十年来中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诊疗研究进展,包括目前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及治疗进展、西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及治疗进展;综述二结合针灸机理的现代研究概述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实验情况,包括实验动物分组、造模、温针灸干预、取材、检测、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讨论,主要探讨动物模型的选择、选穴理由、温针灸的治疗优势、评价体系的确立、本实验结果分析等。目的:本研究以膝骨关节炎模型兔为研究对象,观察温针灸治疗对其行为学改变及关节软骨中TNF-α、MMP-3含量的影响,从而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方法:将3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治疗组采用左后肢关节机械制动法造成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对各组兔进行Lequesne MG评分评估。治疗组选用“内膝眼”“犊鼻”“血海”“阳陵泉”进行温针灸干预,每次干预20min,每日1次,共干预4周。4周后再次进行Lequesne MG评分评估,HE染色后观察软骨病理形态变化,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兔膝关节软骨中TNF-α、MMP-3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与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差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HE染色结果亦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炎症细胞聚集现象,治疗组炎症现象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NF-α、MMP-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TNF-α、MMP-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温针灸可有效减轻兔膝关节局部疼痛,改善步态、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软骨细胞中炎症细胞聚集现象,降低关节软骨中TNF-α、MMP-3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可能是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