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漢簡》包括斯坦因第二次、第三次中亞探險時在敦煌地區發現的漢簡,以及1979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在敦煌馬圈灣烽燧遗址挖掘的漢簡共近三千枚,其中一部分最完整的簡牘,為王莽派往西域的五威將王駿的幕府檔案。敦煌漢簡殘損的不是太厲害,其語料價值較高,本身字數達五萬多字。《敦煌漢簡》自出土以來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疑難詞義的訓釋方面也有不少成果面世。但是,全面地調查研究《敦煌漢簡》的詞語,在通過建立語料庫窮盡搜集全書詞語用法的基礎上,對《敦煌漢簡》作詞語通釋,從而把《敦煌漢簡》詞語的全貌呈現給學術界,為漢語詞彙史的研究提供直接資證,這項工作至今尚未見到有人完成。《敦煌漢簡》大部分是當時的邊塞屯戍檔案,也有一部分是私人來往信件、曆譜等等,其口語化的程度比較高。尤其是一些信件更能反映出當時較下層階級的用語。它更貼近當時的實際語言,是我們研究漢代辭彙,尤其是與屯戍有關的辭彙的珍貴語料。論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概述,對《敦煌漢簡》的出土及整理情況、已有的研究概況、本課题的選題意義、研究目標以及研究方法作了概要的說明。第二章為詞語通釋,是本論文的主體。筆者在依托《敦煌漢簡》已發表釋文和參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作為語料的《敦煌漢簡》、重新核對,加以斷句標點,並為輪入語料庫作必要的屬性標注。然後借助語料庫離析《敦煌漢簡》的全部詞語,窮盡調查其語境和義項,查證工具書和傳世文獻書證,完成每個詞頭下的意義通釋。據調查,《敦煌漢簡》共包括單音詞1673個,複音詞1986個。限於時間和篇幅,再除去由於簡牘殘斷無法確定其意義用法的部分對象,本論文所完成的部分包括單音詞278個,複音詞(含詞組)214個。在調查中,筆者發現《敦煌漢簡》中不見於《漢語大詞典》的義項有12個,可以提前《漢語大詞典》始見書證用例的有29例。第三章為餘論,主要討論了《敦煌漢簡》的幾組異體字以及《敦煌漢簡》中謙敬詞的使用情況。由於筆者才疏學淺,也限於時間,因此所完成的詞語通釋肯定有不少疏漏和錯誤之處,衷心懇請前辈學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