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志信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志信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大量民族声乐作品成为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经典曲目,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所创作的众多曲目被收录到各高校音乐专业的民族声乐曲库中,其中有些曲目经常出现在各种级别的声乐比赛中。王志信改编版的《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经典的民族女高音声乐作品。这首曲目不仅悦耳动听广为群众所喜爱,而且由于其较高难度的演唱要求成为了倒逼演唱者提升演唱技能的经典曲目。王志信改编的《桃花红杏花白》具有保持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民族曲调、结构简单、旋律丰富、情感表达饱满的特点。研究这首歌不仅能够更好的诠释出山西左权传统民歌的艺术特征,同时也能增进演唱者演唱地方民歌的歌唱技巧。本文在研究这首曲目时主要分析它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通过对于这两方面的研究,能够更好的帮助演唱者了解这首改编民歌的艺术特色,以至于对于山西左权民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王志信及其声乐作品艺术特色。介绍了王志信生平和创作作品的类型,以及这些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第二章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介绍了左权民歌的历史和类型。其类型有大腔、小调、开花淍、杂曲。音乐特征的音阶调式、节奏节拍、润腔特点、歌词特点分析了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第三章王志信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艺术风格。着重分析了解这首曲目的艺术特色,具体来说,从两首原始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会哥哥》以及改编的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曲式结构与歌词,改编作品钢琴伴奏的特色进行分析。第四章王志信《桃花红杏花白》演唱技巧,分析了唱好这首歌要具备的条件,对歌曲方言与润腔技巧以及舞台表演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际愈来愈频繁。在这种大背景下,跨文化作品及其译作开始大量涌现。跨文化作品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而对其进行回译不仅可以检验译文的翻译质量,还可以探索语言之间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Lu Xun as a Translator:Lu Xun’s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Literature
扬琴传入我国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发展,经过长期的本土化衍变,最终形成了我国扬琴独具一格的音乐特色和民族风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面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介,重视扬琴音乐的传播,扩大受众面,使扬琴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分析了扬琴传播的现状与现存问题,并利用扬琴传播的媒介形式分析了利弊,提出了传播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观点。笔者希望从一个全新的
《心香》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于2005年由同名电影《心香》中的配乐改编而成的一首二胡协奏曲,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描写了祖孙隔代人之间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通过电影画面与音乐的结合,更直接的表达了人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二胡协奏曲中音乐的主旋律由电影配乐主题发展而来,因而音乐与画面的结合非常紧密,运用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好的诠释音乐的内涵,强调人物内心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变化。通过对二胡协奏曲中音乐与
“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正式确立于浪漫主义时期,它的诞生既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伟大进步,也是人类声乐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艺术歌曲经过数百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可以和歌剧艺术并驾齐驱。在如今各大高校的声乐学习中,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学习占据了主要地位,由此可见艺术歌曲的重要意义。托斯蒂艺术歌曲是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声乐作品。它的定位是作为意大利艺术歌曲向意大利歌剧咏叹调衔接过渡的声乐作
《溪山琴况》是明末虞山派琴家徐上瀛先生关于古琴演奏艺术及古琴音乐审美的著作,它继承了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不仅是古琴艺术的集大成者,亦对清代乃至当代的传统乐器演奏艺术及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独具一格地提出古琴音乐相关审美范畴,系统且详实地阐述了运指、发力、按音等弹琴要点以及琴乐的美学原则。书中写到“吾复求其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1即通过弦指的结合、指音的融合和音
朱塞佩.威尔第创作的歌剧《茶花女》是从知名作者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整编而来的。《茶花女》的题材果敢新颖,讲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也就是深陷泥潭中的维奥莱塔的悲惨的经历,批判了上层阶层的表里不一和仗势欺人。是威尔第出于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时代的烙印创作而成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是歌剧《茶花女》第三幕其中的一个选段。本文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描述歌剧《茶花女》的作者和它的创作背景;然后是结合谱子
《费加罗的婚姻》是莫扎特最杰出的喜歌剧作品之一。本文将以《费加罗的婚礼》为切入点,研究苏珊娜的人物形象及其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将来临》,深入探究苏珊娜的唱段。并且结合笔者在学习生涯中所运用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的方法,阐述自己的体会及运用。本文将从以下四个章节进行论述,在第一章中,笔者将会结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创作理念,了解这部歌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主要对“苏珊娜”的人物形象
中国民族歌剧《刘胡兰》作为一部经典的红色歌剧,是上世纪众多优秀歌剧作品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我国民族歌剧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作品不仅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性,更体现了中国人民革命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心,在歌剧发展历程中刻下亮丽的一笔。其中选段《借月光再看看我的家乡》在广大声乐爱好者的演绎传唱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一章介绍歌剧《刘胡兰》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以及歌剧
民族歌剧《沂蒙山》是近年来中国原创民族歌剧中较为成功和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女主角“海棠”是本剧中最主要的角色。笔者作为民族女高音的学习者,对其中关于女主“海棠”的部分唱段进行学习后,被其动人的旋律和感人的剧情所吸引,因此笔者在自己的意愿和导师的指导下,将对该剧中女主“海棠”的部分咏叹调唱段进行分析。本文将以三大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首先对歌剧《沂蒙山》的创作背景和总体剧情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则重
古诗词艺术歌曲它以古诗词为歌词,在编唱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了新时期多元音乐文化的特质,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古诗词的雅致和传统音乐的韵味,它是从诗歌发展而来,是一种独特的歌唱艺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有助于振兴中国声乐文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声乐艺术的崛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越人歌》的创作背景、歌词内容、旋律伴奏及演唱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文化与音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