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音与意合”对琵琶曲《小月儿高》的指导意义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溪山琴况》是明末虞山派琴家徐上瀛先生关于古琴演奏艺术及古琴音乐审美的著作,它继承了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不仅是古琴艺术的集大成者,亦对清代乃至当代的传统乐器演奏艺术及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独具一格地提出古琴音乐相关审美范畴,系统且详实地阐述了运指、发力、按音等弹琴要点以及琴乐的美学原则。书中写到“吾复求其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1即通过弦指的结合、指音的融合和音意之间的融合达到“和”。《瀛州古调》作为崇明派的代表曲目,曲目题材多取自平凡美好的生活,简单却不失生动,展现生活中的玲珑事物和生活趣味。其中《小月儿高》利用朴素的旋律与短小的篇幅,通过对音色的极致追求和对技巧的拿捏讲究,传达自然的美。演奏中充分展现了琵琶演奏技巧多变的音色,这些音色变化又恰是音乐情感表达所需的,这与《溪山琴况》“音从意转”的主张不谋而合。笔者通过对《溪山琴况》及相关文献的阅读学习,根据“音与意合”的指导在《小月儿高》演奏过程中斟酌如何通过音色控制表达乐曲的内涵,并将其作为研究的基础进行论述。本文从如何做到“音与意合”入手,分析如何达到弦、指、音、意四者的统一,与琵琶演奏技术相结合,指导《小月儿高》乐曲的演奏,继而总结出琵琶演奏诠释乐曲的新追求。
其他文献
煤矿辅助运输是煤矿的主要生产系统之一,担负着煤矿生产设备、材料、矸石及人员的运输任务,矿井辅助运输的装备水平及技术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率。东滩煤矿现有的传统地轨运输系统复杂、环节多,且受矿井条件限制、工业环网不稳定、缺少精准定位系统,难以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管控。为改进现有的人力清查车辆、按期供应的方式等原始的车辆管控模式,必须建立一套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施工人员精准汇报每个运输环节的
《穿过蜿蜒的长河》(Across the Winding River)是美国作家艾米·鲁尼恩(Aimie K.Runyan)的杰出作品之一。该小说跨越两条时间线,以第一人称视角聚焦三个女人描述了二战时期的故事,极具文学价值。然而自该小说出版至今未有中译本。小说属于文学文本,在文学创作时,作家会将非文学语言转换为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概念语法隐喻理论认为,这样的转换过程就是从一致式及物性过程向非一致
本次翻译实践的素材选自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的《劳特利奇文学翻译手册》一书前三章。本书涉及到文学翻译及文学翻译教学的多个层面,包括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经典诗歌、口头文学和儿童文学的翻译等内容,对于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意义。该书为社科类文本,语言表达客观准确,逻辑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诸多难题,如专业术语、长难句的理解和翻译,以及原著的写作背景等,其中英语
本文为《安全经济节能汽车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对新能源轻型汽车所涉及的能源供应、替代材料和节能技术在汽车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原文属于典型的科技文本,具有叙述客观,逻辑严密、语句紧凑和行文规范的特点。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陌生专业术语多、名词化结构使用频率高、逻辑关系复杂、新能源汽车背景知识储备有限,翻译难度较高。本翻译实践报告采用了科米萨罗夫
音乐与文学自产生起就不可分割,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促进并蓬勃发展。从古时起,文学使音乐更加生动、富有想象力,音乐让文学更好地理解与传播。本文从音乐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探究,对《森林情景》这一作品中两者之间的互相渗透与影响进行分析,之后通过对作品二次创作的感悟进行阐述,进而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把握。
古诗词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彰显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与胸怀,是歌曲创作的重要源流。《阳关三叠》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核心唱词,入乐府后被广泛传唱。(1)在几千年的发展流变中,以多种艺术形式出现。本文研究的版本是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后,把传统曲调与现代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编创的钢琴伴奏声乐曲谱。和声织体的运用尽可能效仿古琴的演奏效果来衬托歌曲意境,情真意切,婉转悠扬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际愈来愈频繁。在这种大背景下,跨文化作品及其译作开始大量涌现。跨文化作品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而对其进行回译不仅可以检验译文的翻译质量,还可以探索语言之间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Lu Xun as a Translator:Lu Xun’s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Literature
扬琴传入我国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发展,经过长期的本土化衍变,最终形成了我国扬琴独具一格的音乐特色和民族风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面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介,重视扬琴音乐的传播,扩大受众面,使扬琴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分析了扬琴传播的现状与现存问题,并利用扬琴传播的媒介形式分析了利弊,提出了传播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观点。笔者希望从一个全新的
《心香》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于2005年由同名电影《心香》中的配乐改编而成的一首二胡协奏曲,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描写了祖孙隔代人之间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通过电影画面与音乐的结合,更直接的表达了人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二胡协奏曲中音乐的主旋律由电影配乐主题发展而来,因而音乐与画面的结合非常紧密,运用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好的诠释音乐的内涵,强调人物内心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变化。通过对二胡协奏曲中音乐与
“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正式确立于浪漫主义时期,它的诞生既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伟大进步,也是人类声乐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艺术歌曲经过数百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可以和歌剧艺术并驾齐驱。在如今各大高校的声乐学习中,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学习占据了主要地位,由此可见艺术歌曲的重要意义。托斯蒂艺术歌曲是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声乐作品。它的定位是作为意大利艺术歌曲向意大利歌剧咏叹调衔接过渡的声乐作